![]()
广州农商行深陷多重困境:从理财纠纷到员工返薪风波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万亿农商行"之一,广州农商行三季度资产规模超过1.42万亿元,却在近期陷入多重困境。这家港股上市银行不仅被三家农商行追债1.26亿元,还因向上万名员工追回近三年过节费而引发争议,同时员工人数连续三年下滑,合计减员769人。这一系列事件不禁让人质疑:这家头部农商行究竟怎么了?
理财纠纷暴露风控漏洞
近期广州农商行披露的4宗重大诉讼案件,涉案总额高达2.08亿元,其中3宗涉及同一款理财产品"安心回报262号",涉案金额合计(...)
返薪风波引发员工不满
上月,广州农商行要求员工退回近三年过节费的消息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据员工透露,每人需退回约1.4万元,采取分期扣除方式。虽然该行回应称是为了"进一步规范津贴福利发放",但这一做法仍引发广泛讨论。
实际上,广东省总工会今年初印发的实施细则明确规定,节日慰问品年度总额不超过人均3000元,且不可发放现金。这或许解释了广州农商行要求退费的原因。不过,与"反向讨薪"不同,此次事件更多涉及福利发放合规性问题。数据显示,自2021年监管要求建立绩效薪酬追索机制以来,已有13家上市银行披露追索金额,累计近3亿元。
资产质量持续承压
广州农商行的经营困境在财务数据上体现得更为明显。2025年上半年,该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41%至80.37亿元,但净利润却下滑11.2%至15.1亿元,呈现典型的"增收不增利"态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是信用减值损失大幅增长30.6%,达到38.08亿元,占营收比例高达47.4%。
更令人担忧的是资产质量指标。截至2025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攀升至1.98%,逼近2%的警戒线,其中农、林、牧、渔业不良率高达9.56%。逾期贷款半年激增510.93亿元,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达25.56亿元。这些数据反映出该行在风险管控上面临严峻挑战。
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广州农商行有着悠久历史,其前身可追溯至1952年成立的广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过多次改制后于2017年在港交所上市。然而,近年来该行业绩波动明显,2020年至2024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3.3%、-28.43%、6.92%、-19.27%和-25.89%,仅在2022年实现正增长。
面对困境,广州农商行在半年报中提出要完善授信责任管理机制,营造"敢贷、能贷、愿贷"的信贷文化。但从实际效果看,其"降本增效"策略似乎更侧重于"降本",在提升效益方面成效有限。随着资本充足率各项指标持续下滑,该行亟需找到平衡风险管控与业务发展的有效路径。
作为曾经的行业标杆,广州农商行当前的困境不仅关乎自身发展,也为整个农商行体系的风险管理敲响警钟。在金融监管趋严、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如何重塑风控体系、提升经营效率,将是其能否重振旗鼓的关键所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