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星空夜话丨1个很“旺自己”的说话方式,照着做,真的会变好运!

0
分享至


你是一个喜欢与自己对话的人吗?有人也许会说是,有人会说不是,但事实上,我们与自己的对话发生在时时刻刻,它有时影响着我们的行动,有时是脑海中的“左右互搏”,有时是自我劝慰,而有时是抽象的呐喊……

不过,你知道吗?我们与自己的对话方式,不但左右了我们的行动,还影响了我们的性格。

心理学中有一个“自我对话”的概念。有研究证明,自我对话在人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类型的自我对话对大脑有不同的调节作用——

当自我对话更多地表达支持性内容时,个体的焦虑水平会有效下降,更善于做决策;而当自我对话呈现消极模式时,人的焦虑抑郁水平会上升,会影响我们的独立决策能力。

种种迹象表明,语言对我们的影响,比我们想象中要更大。一些自我对话中惯性的用词,可能会对我们的人格模式产生不小的影响。


改变“‘应该’陈述

很多时候,我们在与自己对话时,会情不自禁地用上“应该”这个词。比如“这次考试我应该考得更好一点”“我今天早晨不应该迟到”等。

但事实上,“应该”和“不应该”的背后,潜藏着一丝对自己、对他人的否定意味。比如“我不应该迟到”背后的意思,就是“我做了错误的事情”;“我应该考得更好”的背后,就是“我没有做到”。

但是,生活中的大部分事件,往往只是值得优化,不至于被否定。换个说法,往往会让我们更加自信。比如将我不应该迟到替换为我可以到得再早一点,将我应该考得更好替换为我的成绩有进步余地等。

当你用正面陈述替换掉“应该”,也就去掉了自我对话中的部分消极暗示,以及自我否定意味,这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积极。

多用朴实、接近事情本质的词

进行描述

语言有时是一种天然陷阱。有些我们惯常使用的词,对我们的心灵起着一些难以察觉的暗示作用。

比如我们常说的“刷题”,将普通的“做题”当成了一种停不下来的机械性动作,讲求大量重复,所以提起来的时候就会感到压力;

再比如“跑项目”,跑这个字天然带有一种急迫和高压感,让人觉得时间紧任务重,诱发焦虑;

还有形容内在环境的“抗压”,把压力当成一种需要去对抗的存在,说一个人“抗压力不行”,其意就是对其能力的否认。

神经语言学研究表明,词语不仅承载意义,还能激活大脑的情绪反应区。尤其是带有负面色彩的词汇,能诱发人更强烈的注意和情绪反应。相反,如果我们将这类象征着程度强度的暗示去掉,用更加朴实并接近本质的方法去描述任务,反而可以让我们的焦虑反应和负面情绪下降。

比如,将“刷题”还原为“做题”,将“跑项目”回归为“做项目”,将“抗压”描述为“应对压力”或“管理情绪”……你会发现,使用理性化用词之后,任务回归了本质,面对很多事情的压力感变小了,对于完成任务的抗拒心理也变轻了。


戒掉

带有“强制性要求”意味的词

有时候,为了push自己,或让自己更有动力,我们会习惯性地使用“我必须”“一定要”等说法。但事实上,这类用词不但不能让我们更有积极性,反而会让我们的积极性消失。

因为这类有强制性意味的词的背后,是一种不这样就不行,这种非此即彼的极端感,会降低我们认知的灵活性,让我们潜意识里将这件事归于一种“威胁”,而不是一件平常意义上的事务。

反之,用温和、开放的方式描述任务,会让任务更多地回归本质,也在感受层面给我们更多的选择空间。

比如,与其说“我今天一定要跑完5公里”,不如说“我今天试试能不能跑五公里”;告诉自己“我今天必须早睡”,不如说“我今天早睡看看”。

这种相对开放的句式会在潜意识里告诉自己:这件事并不“危险”,它有一定的容错能力。随着心理负担的减轻,大脑的回避机制也不再被激活,你会发现行动起来更加轻盈了。

避免“刻板用词”

刻板用词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贴标签,它会强化一些不合理的自我认知,设定自我能力边界,比如 “我天生内向” 会让人主动回避社交场景,丧失成长机会;“我很笨” ,会让人丧失学习热情,削弱自我潜能。

此外,标签带来的“自我设限”还会削弱行动动力,比如 “我不擅长学习” 会让人放弃尝试新的学习方法;“我体力差”,会让人主动规避需要运动的场合。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认为,我们不能控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挫折,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对于这些挫折的看法,进而控制从这些想法而来的情绪。也就是要限制自己的“非理性认知”。

“贴标签”就是一种非理性认知,它会通过一系列复杂反应影响我们的人格模式。这种自我叙事看似在心态上给我们自己免责,其实会诱发更严重的问题。

所以,与其把在社交场合胆怯归因为“我天生内向”,不如实事求是地告诉自己“我在这次社交中没有发挥好”;将考试失利归因为“我不擅长学习” ,不如直接对自己说“我没发挥好”。勇敢地承担责任,学会利用理性叙述,剥离幻象直面事实的本质,是让自己变好的第一步。


转换对自己的“代称”

在自我对话中,你用什么样的人称称呼自己?是“我”“你”,还是“他”?

心理距离理论认为,自我对话中的人称代词选择,反映了自我认知的视角的心理距离,直接影响情绪调节效果和行为决策。

当我们使用第一人称来自我对话,描述任务时,因为视角贴近自我,会让我们的感受更为直接,比如当我们告诉自己“我好焦虑”时,会直接强化焦虑感受;而当我们说“我好开心”时,同样也能强化正面情绪。用“我”来自我描述时,我们更关注自身感受和当下状态,适合自我反思,但可能加重负面情绪内耗。

第二人称,是一种抽离式的自我对话。这种自我客体化的视角,可以拉开心理距离,降低情绪冲动。比如,当我们受到情绪冲击时,可以对自己说“你可以冷静下来”。同时,“你”带有一定的自我督促意味,更利于理性分析问题和执行计划。

有研究表明,当我们使用第三人称(如“TA”或自己的名字)进行自我对话时,大脑中负责理性决策的区域活动加强,这也意味着,用第三人称自我对话,可以通过更加抽离的视角实现情绪调节。比如,当你感到焦虑时,可以尝试使用“×××,别害怕/你可以”,来减少情绪应激。


有人说,我们自以为是语言的主人,但事实上,我们有时会变成语言的“囚徒”。

确实如此,很多时候,语言习惯确实在左右着我们的做法、性格,甚至人格模式。所谓“当一个种族的文字里没有‘雪’的时候,他就很难理解这种冰凉的事物”,当你的内在语言里没有积极的话语时,你也很难理解积极真正的含义。

我们无法左右客观世界,也无法决定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从改变自我对话时的语言开始,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加宁静、平和,甚至积极的心理空间,进而构建一种更为积极乐观的人生。


来源/科普中国

图片/视觉中国

编辑/廖芸卿

审签/王慧莹

监制/乔虹

转给身边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浙大才子周一超被执行注射死刑,被按执行床时,他却突然号啕大哭

浙大才子周一超被执行注射死刑,被按执行床时,他却突然号啕大哭

红豆讲堂
2024-10-21 09:30:24
柯文哲妻陈佩琪发文:台湾人醒醒吧!早日断开民进党

柯文哲妻陈佩琪发文:台湾人醒醒吧!早日断开民进党

郭茂辰海峡传真
2025-11-14 22:25:45
即将抵达江苏!请做好准备

即将抵达江苏!请做好准备

无锡eTV全媒体
2025-11-16 01:57:27
中国不算最差的!世界十大人口大国:仍有4国没参加过世界杯!

中国不算最差的!世界十大人口大国:仍有4国没参加过世界杯!

邱泽云
2025-11-15 17:37:03
赵少康迷途知返,邀请多位大佬挺郑丽文,卢秀燕却要一条路走到黑

赵少康迷途知返,邀请多位大佬挺郑丽文,卢秀燕却要一条路走到黑

时时有聊
2025-11-15 09:50:55
中国核航母反应堆安全壳曝光,美媒承认:这次轮到美国被“直道超车”

中国核航母反应堆安全壳曝光,美媒承认:这次轮到美国被“直道超车”

Hi秒懂科普
2025-11-15 16:11:10
“半烂尾”:宁波前湾新区,上海临港等新城和个体命运,苦尽柑来

“半烂尾”:宁波前湾新区,上海临港等新城和个体命运,苦尽柑来

诗意世界
2025-11-13 09:40:11
一旦战事大规模爆发,我国必须死保8座城市,关键时候能抵御外敌

一旦战事大规模爆发,我国必须死保8座城市,关键时候能抵御外敌

boss外传
2025-11-06 20:30:03
人不会无故患上带状疱疹?调查发现:患带状疱疹,背后有4个原因

人不会无故患上带状疱疹?调查发现:患带状疱疹,背后有4个原因

涵豆说娱
2025-10-23 09:31:22
全队疯狂庆祝夺冠!杨力维杨舒予痛哭亲吻母亲,郑薇讲述幕后故事

全队疯狂庆祝夺冠!杨力维杨舒予痛哭亲吻母亲,郑薇讲述幕后故事

老吴说体育
2025-11-16 00:14:45
二手房“抛售”愈演愈烈,业内人士:我们正在创造一个人类奇迹!

二手房“抛售”愈演愈烈,业内人士:我们正在创造一个人类奇迹!

猫叔东山再起
2025-11-13 13:00:03
小心登机牌变“罚单”!中使馆提醒赴新中国公民:机场这些区域,非请勿入

小心登机牌变“罚单”!中使馆提醒赴新中国公民:机场这些区域,非请勿入

新加坡眼
2025-11-15 18:10:32
茼蒿立大功!医生调查发现:茼蒿对这5种疾病有好处,建议常吃

茼蒿立大功!医生调查发现:茼蒿对这5种疾病有好处,建议常吃

阿纂看事
2025-10-13 15:36:03
日本开始后怕,放低身段求和,因为中国手里还有王炸未出!

日本开始后怕,放低身段求和,因为中国手里还有王炸未出!

观星赏月
2025-11-15 14:20:44
美媒公开中国轰炸计划:日本若敢走错半步,将被万枚导弹轰炸成渣

美媒公开中国轰炸计划:日本若敢走错半步,将被万枚导弹轰炸成渣

不似少年游
2025-11-14 07:06:54
狂轰140分,进攻联盟第1!杜兰特30+5喜笑颜开,火箭直冲西部第2

狂轰140分,进攻联盟第1!杜兰特30+5喜笑颜开,火箭直冲西部第2

篮球圈里的那些事
2025-11-15 11:57:42
拜合拉木打进韩国2球,被换下时的举动更加圈粉,邵佳一看在眼里

拜合拉木打进韩国2球,被换下时的举动更加圈粉,邵佳一看在眼里

球场没跑道
2025-11-15 23:17:51
意大利丨加图索是历任主帅第三人

意大利丨加图索是历任主帅第三人

米兰圈
2025-11-15 09:14:01
“长期戴耳机的受害者”上热搜,医生:听力损伤不可逆

“长期戴耳机的受害者”上热搜,医生:听力损伤不可逆

南方都市报
2025-11-13 10:14:07
卓伟曝著名男星离婚已不可挽回,更多猛料曝光网友锁住目标,炸了

卓伟曝著名男星离婚已不可挽回,更多猛料曝光网友锁住目标,炸了

阿伧说事
2025-11-15 09:13:41
2025-11-16 04:51:00
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incentive-icons
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官方账号
19797文章数 5777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头条要闻

大量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 大喊:高市早苗下台

头条要闻

大量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 大喊:高市早苗下台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教育
健康
艺术
本地
旅游

教育要闻

天塌了啊:英国大学又开始搞大裁员了!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艺术要闻

她的笔下女子如此动人,晚年却名声扫地!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旅游要闻

百年巴洛克老建筑夜景刷屏全网,哈尔滨40年坚守:让历史活成顶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