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本《日经亚洲》的镜头聚焦,国民党主席郑丽文没有回避那个最核心的问题。她直视记者,话语清晰有力:“只有接受‘一个中国’,才能确保台湾的生存。”这句在复杂政治光谱中显得异常直白的宣言,如同一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台海暗流涌动的当下,激起了层层涟漪。
![]()
01 务实者的“一中保台”论,直击要害
郑丽文上任国民党主席以来,其政治光谱逐渐清晰。此次面对外媒,她不仅未回避核心议题,反而主动亮剑——“一中保台”。这四字背后,是国民党对两岸关系本质的重新确认,也是对民进党危险路线的直接批判。
她首先将矛头对准了民进党当局激增的军费预算。 赖清德此前雄心勃勃地提出计划:明年防务预算要占到GDP的3%以上,2030年更将提升至5%。郑丽文毫不留情地直斥其“太高、太快”,并犀利指出:“这并不能真正保障台海安全。”
道理朴素而深刻:台湾地区经济盘子有限,军费暴涨的钱从何而来?无非是挤压本已紧张的民生开支。郑丽文此前就曾揭露,2025年岛内防务预算已占整体预算三分之一,医疗、教育等攸关百姓福祉的领域被迫让路。当有限的财政资源被投入无法带来真正安全的无底洞,普罗大众的生活品质注定沦为政治豪赌的牺牲品。
![]()
02 撕开“绿色恐怖”的遮羞布
郑丽文的第二记重拳,直捣民进党标榜的“民主自由”内核。她犀利指出,在民进党掌权的这些年里,“绿色恐怖”在岛内悄然蔓延,许多民众已不敢畅所欲言。
“只要有人不认同赖清德的‘台独’主张,立刻会被扣上‘背叛台湾’的帽子。”这种非黑即白的政治氛围,将理性讨论的空间挤压殆尽。更令人深思的是,郑丽文抛出了一个辛辣反问:“台湾能有主张‘台独’的自由,为何不能有主张统一的自由?”
此问如利刃,精准刺穿了民进党“言论自由”的双重标准——只许“独”声泛滥,严禁“统”音出现。任何探讨和平、主张统一的声音,都被简单粗暴地贴上“卖台”标签加以围剿。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舆论霸权,恰恰暴露了其所谓“民主进步”的虚伪底色。
![]()
03 微妙转向:国民党的“统一”试探
值得注意的是,郑丽文此次包含“统一”意涵的反问,透露出国民党立场中一丝微妙而重要的变化。过去几年,在民进党娴熟的“抹红”战术下,国民党对“统一”议题几乎噤若寒蝉,唯恐被扣上政治帽子。
郑丽文敢于在涉外场合触及这一“禁区”,显示国民党正尝试突破自我设限的牢笼。 她顺势提出务实主张:力推恢复中断已久的国共两党论坛,坚定选择“用对话取代对抗”的路径。在她看来,两岸“完全能以和平方式解决所有分歧”,这远比投入无休止的军备竞赛或盲目提升军费更为明智有效。
04 美日搅局下的清醒声音
郑丽文的表态绝非孤立事件,其背景是美日势力在台海问题上的持续搅动。日本自民党政调会长高市早苗不久前公然叫嚣“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其错误言论至今未撤回,已引发中日外交风波。
美国的动作更具实质挑衅性。特朗普政府日前敲定价值3.3亿美元的对台军售案,向“台独”势力释放危险信号。此举不仅公然违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更令地区局势雪上加霜。耐人寻味的是,特朗普此前还曾暗指“美国的很多盟友并不是美国的朋友”,一度被解读为对华示好。然而军售案旋踵而至,暴露其两面手法——鼓动日本冲在前线挑衅,自己则坐收渔利。
![]()
在此背景下,郑丽文清晰传递“一中保台”的理性声音,恰似为躁动的台海注入一剂清醒剂。 她提醒岛内:将自身安全绑上美日战车,无异于饮鸩止渴;幻想依靠天价军购或外部势力“保护”,终究是镜花水月。
台海局势波谲云诡,郑丽文对日媒的直言如同一道穿透迷雾的光束。当民进党沉迷于虚幻的“武力拒统”与“倚美谋独”,当美日势力持续在台海玩火,“一中保台”四字所蕴含的生存智慧显得尤为珍贵——它不华丽,却直指根本。
历史早已证明,台湾的前途系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的福祉系于民族复兴。 任何背离这一大势的迷思与冒险,终将被时代的浪潮吞没。郑丽文在日本媒体前的坦诚,不仅是对岛内政坛的警醒,更是对两岸共同未来的理性呼唤——唯有拥抱“一个中国”的坚实根基,台湾才能找到那条通往繁荣与安宁的生存之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