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高市早苗以在任首相的身份,在国会质询这样的正式场合,宣称台海有事就可以被认定为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行使集体自卫权。这是日本政府第一次把军事干预中国统一的野心明朗化。
为了配合高市早苗,日本外务大臣茂木敏充称高市早苗无需撤回军事干预台海的言论,日本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还叫嚣日本自卫队将确保台海和平稳定。日本自卫队还投入了5.8万兵力,300架军机以及航母进行军事演习,重点模拟"海峡方向闪击战",突出对关键水道的军事干预能力。
日本议员议员吉田康一郎在11月15日转发我驻日本大使吴江浩的发文并评论:“你可能不知道,但签署日本投降书的是中华民国,而不是你。我国自1895年以来对台湾的统治,因其文明程度而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而台湾人民却非常亲日。你们这些在1949年10月1日之后才建立这个国家的人,没有资格发表任何意见。”
![]()
日本的挑衅在不断升级,猖狂程度迅速拉升至我们无法容忍,这届政府真是彻底不装了。日本政治在战后持续的极端右翼化已经发展到要再次针对中国赌国运的临界点了。
中国很多年人最近在琢磨怎么做,才能让日本一劳永逸地长记性,如何通过彻底地改造,从根本上去除日本的侵略本性。这就需要研究日本人最怕什么。
是原子弹和李梅烧烤留给他们的记忆让日本人最恐惧吗?我认为并不是,那种痛苦再严重,也只是瞬间,而且体验的人毕竟只占日本人口比例的很小一部分。虽然有不少网民希望让日本消失,但这种话只能用来出出气,也不可能真的实施,而且也不是让日本人痛苦体验感最强的方式。
日本人最怕的应该是历史上曾经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绝大多数日本人的饥饿感,重新成为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体验,并失去改变的能力。
因为日本的自然条件就是山地多,平原少,日本人均耕地数量只有0.52亩。即使在现代的科技条件下,也无法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日本的粮食自给率最新数据是38%,大部分粮食都依赖进口,这还是建立在日本人平时吃得很少的基础上。
去过日本的人几乎都要感叹日本人的饭量太小了,经常就是几碟小菜、一份白饭和一盏汤,这样的搭配,中国人是根本吃不饱的。
日本人的饭量小到什么程度,看看前几天日本人看到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转发了一张中国中学生在食堂午餐的后,有多震惊就知道了。
![]()
![]()
![]()
再对比一下日本学生的午餐
![]()
学生都在长身体的年龄阶段,日本学生的饭量也不可能天生就比中国学生小这么多。说到底,都是因为粮食物价和用餐成本,不得不人为减少饭量。
米饭是日本最重要的主食,但日本的人均大米年消费量只有50公斤多一点,平均每天3两都不到。日本大米虽然能达到90%的自给率,主要是因为日本人吃得太少。即使加上面食,日本人均年消费量也不到90公斤。日本人的蔬菜消费量也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按照中国学生的饭量,日本学生的这点午餐供应量,吃个半饱都不够。
日本人吃得少,并不能用日本所谓的“少食”文化进行解释,根本原因就是日本的高物价抑制了他们的饭量。看看日本大米的物价一再起飞,日本超市5公斤装普通大米均价约合人民币196元,较去年同期上涨近一倍。日本有些地方政府在发大米代金券,以缓解日本家庭的生活成本上升。日本虽然现在还是发达国家,但大多数人还是没有真正解决吃饱的问题。
日本人的“少食文化”,也不是因为古代日本人比中国人更懂养生,而是自然条件导致粮食产出少,长期驯化出来的,是一次次的饥荒和长期的饥饿被迫形成的习惯。
古代日本甚至还有一种极为残酷的“山林放逐制度”。家里老人年纪到一定岁数,就会被遗弃,任其自生自灭。日本电影《楢山节考》就讲述了日本古代的一个山村,由于粮食短缺,老人活到六七十岁,就要被儿女送到深山里去“供奉山神”,其实就是因为粮食短缺,被故意遗弃,还形成了固定习俗。
![]()
中国人历史上也饱受饥饿困扰,但中国的人均耕地1.4亩,比日本人均要多不少。新中国成立后,以最彻底的方式完成了土改,又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通过集体经济模式进行了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还完成了工业化,建立起了化肥工业,并在农业良种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这样,粮食增产三个最主要的客观条件在七十年代末都具备了,吃不饱饭的问题也就逐渐成为历史了。现在,困扰中国人的是抵御不住美食的诱惑,管不住自己的嘴,吃得太饱,影响了身材,又对健康不利。
如果日本人失去了现在的优势产业,没有足够的收入进口所需的粮食,那么日本人又要整体回到被饥饿感折磨的年代。
美国人对日本的驯化很成功,很多日本人对占领者麦克阿瑟还感恩戴德,当其离开日本时,还得到了日本人夹道欢送的“救星”般待遇,其中有一个原因特别重要,是麦克阿瑟缓解了日本人在战后的粮食危机,帮助日本人告别了那个可怕的饥饿感。二战刚结束那段时间,日本东京一个成年人的每天的粮食配给只有200克,还不能保证每天都有,麦克阿瑟迅速组织了60万吨粮食救急,后来又说服美国国会,给日本运来150万吨粮食。麦克阿瑟在那代经历过饥饿折磨的日本人心里,不是占领军,而是拯救者。
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饥饿才是最可怕的折磨,日本人也不除外。
日本距离饥饿有多远?就差一个工业化。没有工业化加持,就距离回归饥饿年代不远了。
而且,要从根本上解除日本的侵略性,只有去军事化还不够,最一劳永逸的办法就是去工业化。
美国在战后曾经制定过一个让日本去工业化,重新变成农业国的计划,但后来因美军介入朝鲜战争,需要日本近距离提供各种物资,计划就被搁置了,日本工业在美国的需求带动下迅速恢复,然后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这段经历极大影响了日本人对发动战争赌国运的得失总结,让他们集体感觉发动战争虽然也会付出一点代价,但并不大,日本人认为战争的最终收益还是高于支付成本。这就是日本在战后不肯反思对亚洲国家的侵略历史的重要经济因素。
要让日本从根本上反思侵略历史,去掉日本一有实力就要对外用兵的侵略本性,最根本的办法就是继续完成美国人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的那个计划。
日本人现在已经走在去工业化的路上,只是速度相对慢一点。
日本工业的高光时刻是1980年代到90年代初。当时的日本工业品打遍世界少有对手,逼得美国不得不动用政治手段,施压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和《日本半导体协议》,综合运用产业及货币等政策,同时又扶持韩国和台湾等经济体,对日本的优势产业进行打压。日本在家电、电子、钢铁、造船、半导体竞争优势受到削弱,那些著名的日本品牌也大都风光不再。
从高90年代末到2000年初,日本工业又遇到了一个更为强大的对手。到现在,日本工业的优势领域与巅峰时期相比,已经严重萎缩,主要在半导体材料与设备、高端化工、医疗设备、精密机床、工业机器人以及汽车。其中汽车占到日本工业产值的40%和GDP的10%,并直接创造了500多万个就业岗位,与日本经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现在日本的这些产业,有的正在面对、有的很快就要面对中国工业的直接竞争。
日本工本土业实力的衰退,既可以表现在众多消费品牌的消失和优势领域的退缩,也可以通过发电量和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进行观察和评估。从2005年到2023年,日本能源消费总量减少了25%,同时,2023年日本的发电量也只有2008年最高峰的85.6%。
![]()
![]()
虽然日本企业还通过资本输出,还有一个“海外备份”,没有日本国内产业政策的保护,在产业链配套效率更高,竞争力更强的中国企业的竞争下,衰退速度也会更快。
如果日本不跟中国发生战争,日本虽然未来的经济前景并不好,但可以延缓衰退的时间,停留在发达国家的时间更长一点。如果日本真要军事干预中国的统一,那日本的好日子就可以提前终结了。日本不但要面临去军事化,还有可能要面对更为彻底的去工业化。这个可能性有多大,取决于中国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取历史教训。日本人不会因为中国对日本的罪恶选择宽容,就对中国产生感恩心理。
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如果失去了工业,也就失去了解决吃饭问题的主要条件。
现在的日本人只是吃得不那么饱,如果现在的工业优势也失去了,日本人就要重新体验饥饿感了。
抗战胜利之后,因为我们的实力不够,我们没有享受到应该匹配的战胜国待遇。日本没有对我们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还不肯反思历史,极力回避甚至否认对中国人的侵略罪行。日本的军事挑衅就是机会。
![]()
现在要做好充分的军事装备,既要防止日本偷袭,也可以利用联合国宪章中的“敌国条款”,对日本采取更加主动的出击方式。既然日本已经暴露军事干预我们统一进程的野心,就不要再心怀仁慈。军事教化力度需要够,去军事化手段需要有,把琉球从日本控制下解放出来需要有,驻军也可以安排上,但这些依然不够,一个专注于农业,最多再搞点旅游和其他第三产业的日本,才是对整个亚洲近邻来说最好的日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