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寒,大闸蟹早已经上市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吃上?
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偶尔消费一次还行,要是经常吃不但身体受不了(寒凉),钱包也扛不住。
我在市场逛一圈,稍微大一点的就要25元一只,甚至还有卖到40多元的。小螃蟹看不上,大的吃着肉疼,就是现状。
![]()
这让我想起安徽铜陵市博物馆,那一件著名的“金螃蟹”,双眼白玉琢成,蟹身镶嵌碧玺。
八条腿加两个大钳子,以及佩环等装饰都是纯金打造,早早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生动可爱,也说明了古人对螃蟹的青睐。从《周礼》里记载的“蟹胥”,到宋代徐似道直言“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
再到明清时期著名的“蟹八件”,各种工具都招呼上,能吃得全给吃干净。我们节俭的习惯,如果看到德国螃蟹泛滥的情况,那会大呼一声太浪费了!
![]()
欧洲每年都会有这样的新闻产生,比如德国汉堡,年年直呼“螃蟹造成生态灾难”,然后花费几百万欧元去清理。
想必大家和我的反应都一样:“暴殄天物啊!运到中国来,我们帮你解决。”
它的学名叫中华绒螯蟹,怎么跑到欧洲的呢?大约在1个世纪以前,有很多商船来往全世界进行贸易,就有一些小螃蟹被随便扔在里面“压舱”。
到达欧洲后,它们啃水草、挖河堤,在莱茵河畔肆意繁殖。刚好德国等地区把水质整顿得很好,缺乏天敌的螃蟹就此泛滥。
![]()
一只雌性大闸蟹一次最多可以产下约100万枚卵,一天就能移动17公里!
加上德国人不喜欢吃这种大闸蟹,他们更中意当地的“红蟹”,于是当地政府宁愿花费巨资治理,也不愿将它们端上餐桌。
这下可好,泛滥到光看图片就头皮发麻,密集恐惧症都要出来了。这可是鲜美无比的美食啊!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报告,大闸蟹在德国造成的损失已达到8000万欧元。他们宁愿看着螃蟹们堵塞水泵、滤网和进水口,然后花费大价钱修补,也不想着吃吗?
![]()
还真想过这个问题,德国人曾尝试着能不能大规模捕获,然后运到中国来,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主要原因还是人力成本和运输成本,组织大规模捕捞,雇佣工人进行分拣、包装,就是一大笔支出。
还要保证鲜活,毕竟死螃蟹吃了会中毒。那就必须要空运,还得配套专业的保鲜设备,这又是一大笔支出。
这一套流程下来,最终的成本甚至超过我们本土的阳澄湖大闸蟹。
![]()
还有生物安全这道坎,虽然大闸蟹原产中国,但它们在欧洲野生环境下生活了上百年,可能携带国内没有的细菌或寄生虫。
根据我国检疫规定,所有进口水产品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检疫审批。
要是几十吨的德国螃蟹,运到中国后发现有问题,逐批抽样检测的周期可能长达数月。等检测完成,螃蟹估计早就变成标本了。
当然还有口味这个“玄学问题”,别以为中国人是乱吃,对这方面可讲究了。要求“九雌十雄”,对产地、时令和风味都有极高的要求!德国螃蟹那种生存环境,估计就算运过来销量也不好。
![]()
网上有个著名的老照片,传言是民国时期穷人也吃得起大闸蟹。但根据1948年的《上海俗语图说》等资料考证,那时候大饭店的螃蟹要卖到半块大洋一只。
普通人一个月才挣个几块大洋,你觉得他们吃得起吗?其实穷人吃的是“撑脚蟹”,也就是半死不活的僵蟹,口感很差也不安全。
当年“偷渡”到国外的大闸蟹不仅去了德国,还去了荷兰这些地方。已经有商人在考虑这个事情了,但网上很多“进口”大多都是噱头,要注意辨别。
我觉得为了安全着想,还不如吃本土养殖的螃蟹,这本就是从中国出去的,没必要追捧外来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