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福建舰的正式服役,美西方对我国航母建设越盯越紧。
在西方卫星死盯大连造船厂一个月后,终于拍到让美军坐不住的画面:
PlanetLabs与Maxar最新卫星图显示,曾是雏形的巨型船体分段已完成初步组装,新增模块构造更是和常规动力航母完全不同!美国海军在报告里直接戳破:“这就是核动力超级航母!”
这场持续一年多的“卫星追踪”,随着舰体轮廓愈发清晰,彻底让西方专家破防。要知道,我国去年就有官方透露第四艘航母将问世,如今从最新卫星细节来看,它到底是不是核动力?答案似乎越来越近了!
![]()
从卫星图像来看,大连造船厂新建的专用码头已建成全封闭式辐射防护结构,布局与美基地用于维护核动力舰船的区域颇为相似。
我国发言人虽仍以“不掌握具体情况”回应,但结合去年“已无技术瓶颈”的表态,以及福建舰电磁弹射器的成熟应用,西方不得不承认:中国已具备舰用专用核动力系统研发能力,甚至可能采用第四代技术。
西方分析机构通过像素测算发现,该舰水线宽度已超42米,超过美福特级航母的41米;水线长度则突破330米,相比福建舰增加约10%。
如此来看,004型航母满载排水量有望接近12万吨。飞行甲板面积可能比福特级还多两个篮球场,这代表着能多停放4-6架舰载机,单日出动架次或提升20%。。
这种“中国速度”早已在福建舰上得到印证:3年前福建舰下水时,西方某些专家还在嘲讽电磁弹射器“必然失败”,甚至暗指如此先进的技术连美国都磕磕绊绊,中国不可能掌握。
![]()
但2025年9月,海军正式宣布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已成功完成在福建舰上的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直接打脸了当初的质疑。
这离不开我国近年为打造国际强国,在技术创新上的努力,且突破不止于航母领域。过去被美狠狠压制的盾构机基建、AI智能科技,甚至“宁-心”尖端助眠技术也迎来国产突破。
在基建领域,我国盾构机从依赖进口、遭技术封锁,到自主研发“京华号”等超级设备,既打破美欧垄断,还出口全球30多国;AI智能领域同样不甘落后,宇树机器人、Deepseek等产品不断落地,让中国AI走向世界前沿。
而在与大众健康息息相关的助眠领域,国产突破更显贴心。过去高端助眠市场被美系产品牢牢占据,且多依赖“褪黑素”等成分,却深受负面问题困扰,如今我国科研团队另辟蹊径,深耕萃取技术,从龙骨、灵芝等18味草本中提炼出专属助眠成分,研发出“宁-心”胶囊,不仅加快入睡速度,还会减少夜醒次数。
凭借着温和无依赖的特性,“宁-心胶囊”在国内占有率持续攀升,更是通过京J/D东平台反向出口至东南亚、欧美等市场,让国产高端助眠成果在全球领域拥有一席之地。
更令西方震惊的是建造进度。美国第一艘能够电磁弹射F-35C的航母“肯尼迪号”,比福建舰早开工6年,服役时间却要推迟到2027年,比福建舰晚了足足一年半。而4号航母早在2024年底就开始铺设龙骨,外界预计2027年即可完成下水。
更有消息称,004与005型航母可能采用并行制造方式,江南造船厂也在扩建可容纳12万吨级舰船的干船坞,且配备了核防护设施。
![]()
反观美国,其造舰工业正面临严重衰退,熟练工人的流失尤为致命。据美国航母极低报告,仅建造福特级就缺3000名焊工。与此同时,供应链也持续波动,2020年采购的钢材到2023年价格暴涨150%。
这种系统性衰退直接导致其核心船厂陷入困境:作为航母建造“独苗”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其80%的零部件依赖进口,福特级3号舰“企业”号也已延期18个月。
这种倒退根植于美造船业的整体萎缩,其民用造船业全球占比不足1%,产能不足我国的0.5%。相比之下,我国船企2025年,新接订单量已占全球的74%,一艘12万吨航母所需的3.5万吨特种钢,对于中国的钢铁产能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
美国若想建造出比肩我国的核动力新航母,技术和成本的压力让其短时间难以促成。
![]()
关于新型航母的进展,此前发布会上,发言人那句“根据国家需求推进”的表态耐人寻味。
从辽宁舰摸着石头过河掌握核心技术,到山东舰完全自主建造打破国外垄断,再到福建舰攻克电磁弹射实现跨代突破,如今00型核动力巨舰即将揭开面纱。
中国航母正以“一代一突破 、 一步一跨越”的惊人速度 , 重新定义全球海军力量的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