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要前往美国旅游、求学或开展商业活动的人们,如今必须面对一道全新的“健康门槛”。体重超标、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疾病,都可能成为签证申请被拒的直接原因。
![]()
2. 美国最新推出的这项签证审查政策,令大量计划赴美的申请人猝不及防,也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广泛争议。这一看似出人意料的规定背后,究竟反映了怎样的政策逻辑?又将对哪些群体造成最深远的影响?
![]()
3. 首先明确受影响最大的人群: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标准范围的肥胖者,以及确诊患有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长期健康问题的签证申请人。
4. 根据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发布的正式指令,所有驻外使领馆已被要求将上述健康状况纳入非移民与移民类签证审核的核心评估维度。
5. 这意味着,未来的签证审批流程不再局限于财务能力、访问目的和回国约束力等传统因素,还将重点考量申请人是否可能在未来消耗美国公共医疗资源。
![]()
6. 举一个现实中的例子:一位学术成绩优异、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中国学生,成功获得美国顶尖高校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但其BMI值达到31,属于临床定义的肥胖范畴。
7. 依据美国疾控中心的研究数据,肥胖人群罹患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胆囊疾病及代谢紊乱的风险显著上升,而这些病症往往需要高昂且持续的医疗投入。
8. 在新政框架下,该学生极有可能被判定为“潜在的公共资源使用者”,即使其他材料齐全,仍面临被拒绝签发签证的命运。
![]()
9. 同样情形也适用于频繁往来中美之间的企业高管或商务代表。若其患有需长期用药控制的糖尿病,即便能自费治疗,也可能因健康记录被拒之门外。
10. 美国国务院高级政策顾问凯利对此解释称:“我们的移民法律中早已存在一条基本原则——不得允许可能依赖公共援助的外国人入境。”
11. 她进一步指出:“特朗普政府的独特之处在于,首次以系统化方式严格执行这项条款,真正把美国纳税人的福祉置于首位。”
![]()
12. 实际上,这项新规并非凭空出台,而是激活了一项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的移民法规——即禁止“可能成为公共负担”(public charge)的外国人进入美国。
13. 此前该规定执行较为宽松,但在当前控制国家医疗支出压力的背景下,正被全面强化和落地实施。
14. 肥胖相关并发症的治疗费用极为可观,据统计,美国每年用于慢性疾病的支出占全国医疗卫生总开支的比例高达70%以上,仅糖尿病一项年均花费就突破3000亿美元。
15. 对政府部门而言,从源头限制高风险人群入境,被视为一种有效的财政节约手段。但这不仅是单一政策变动,更是美国整体移民收紧趋势的重要一环。
16. 早在今年9月,乌克兰通讯社曾披露,美国已悄然调整部分非移民签证申请规则,要求申请人必须在其国籍国或合法长期居住地提交申请。
17. 这项变化给许多身处战乱地区的乌克兰公民带来极大不便,他们不得不远赴波兰境内的两个指定城市办理手续,耗费大量时间与金钱。
18. 从过去加强对收入来源与资产证明的核查,到现在引入健康指标作为筛选工具,美国正在构建一道日益严密的“准入屏障”,力求将所有“潜在负担”排除在国门之外。
![]()
19. 国际舆论对此新政反应两极分化。支持方认为,保护本国纳税人权益是主权国家的基本职责。
20. 当前美国医疗体系本就面临医生短缺、医院床位紧张等问题,若允许大量需长期治疗的外国人入境,将进一步加剧资源挤兑,影响本土居民就医可及性。
21. 在他们看来,政府此举并非排外,而是履行对本国公民的责任担当。
22. 然而反对声音更为强烈,批评者直指这是赤裸裸的身体歧视与健康偏见。
![]()
23.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全球肥胖人口持续增长,目前已有超过十亿成年人被归类为肥胖。若以体重作为签证否决标准,将波及数百万来自不同国家的普通申请者。
24. 更令人担忧的是,此举可能开启危险先例。一旦其他发达国家效仿,未来跨国旅行或将变得愈发困难,人员自由流动的全球化进程恐遭逆转。
25. 另有诸多实际问题尚未厘清:BMI达到多少会被视为不合格?是否存在官方公布的临界数值?慢性病患者若能提供私人保险或财力证明,承诺不使用政府医保,能否豁免审查?
![]()
26. 目前这些问题尚无统一答案,导致签证官拥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权,极易出现同类案例处理结果截然不同的现象,引发公平性质疑。
27. 美国此次政策转向,不仅可能冲击中美之间庞大的留学生交流、商务合作与文化交流机制,还可能诱发其他国家跟进模仿,进而削弱全球人员往来的开放性与便利性。
28. 很少有人注意到,中美之间的人员互动规模极为庞大:每年约有数十万中国学生赴美深造,数百万游客、商人穿梭于两国之间。
![]()
29. 新政实施后,那些体重超标或患有可控慢性病的个体,或将无缘踏上美国土地。这不仅打乱个人学业与职业规划,更可能对双边民间交往、技术协作与经贸项目造成连锁影响。
30. 例如,某些身患慢性病但专业能力突出的企业家,可能因无法成行而导致重要投资谈判流产;一些综合素质拔尖但体型偏胖的学生,或将错失海外研修机会。
31.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已是全球医疗支出最高的国家,其医疗总开支占GDP比重超过17%,然而资源配置失衡、服务成本高昂、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长期未能解决。
![]()
32. 面对不断攀升的医疗财政压力,决策层并未选择改革现有体制、提升服务效能,而是将矛头指向境外申请人,试图通过设限入境来缓解负担。这种做法显然只是治标之举,难以根除结构性顽疾。
33. 纵观全球,确实有不少国家在签证审核中纳入健康因素,但普遍设有清晰界定与合理边界,通常聚焦于传染性疾病筛查。
34. 以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主流移民目的地为例,虽要求体检,但对于肥胖、糖尿病等非传染性慢性病,并不会简单拒签,只要申请人能出示足够资金或商业保险覆盖未来医疗开销,通常仍可获批。
![]()
35. 相比之下,美国此次举措明显越过了常规尺度,将原本属于健康管理的问题高度政治化与功利化,也因此招致广泛的道义质疑与外交批评。
36. 对于有意申请美国签证的个人而言,当下亟需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密切关注美国驻华大使馆及领事机构发布的权威指南,掌握健康评估的具体细则。
37. 应高度重视自身健康状态,如有超重或慢性病史,建议提前通过科学饮食、规律锻炼等方式改善体质指标。
38. 必要时应准备完整的医学报告、主治医师证明、私人医疗保险单据等辅助材料,用以佐证自己具备完全自理能力,不会构成对公共系统的负担。
39. 若不幸遭遇拒签,也不应轻易放弃。根据美国现行行政程序,申请人有权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重新递交补充材料,争取合法权益。
40. 美国签证政策的这一深刻转变,实质上映射出全球化时代下的一系列深层矛盾:公共卫生安全与个体迁徙权利如何协调?国家利益优先与国际合作精神怎样共存?
41. 各国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当寻求理性平衡,避免以牺牲弱势群体或特定人群权益的方式实现短期目标,唯有如此,才能维系一个包容、可持续的国际秩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