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也许是教室里最早到的人,也许是宿舍里最晚归的人,在校园里他们留下了努力拼搏的足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求是优秀学子。他们的努力、他们的精神和他们的成绩是求是学子的榜样。
![]()
陈子磊
德清求是高中2024届毕业生
毕业初中:千秋外国语学校
入学中考总分:556分
毕业高考总分:654分
现就读于中南大学
寄语学弟学妹:学习不在于给自己压力,而在于给自己信仰,为自己的信仰而奋斗,再痛苦也会坚持;为别人的期望而努力,再成功也被奴役!
![]()
中南大学
在德清求是高中的三年时光里,勤于思考早已成为我刻入骨子里的习惯。课堂上,面对老师抛出的知识点,我从不止步于被动接收,而是会顺着逻辑脉络追问“为什么”,将零散的内容串联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遇到晦涩难懂的概念,无论是数理化的公式推导,还是文史哲的理论阐释,我从不会轻易放过。课后的自习室、图书馆的角落,都是我攻克难题的战场,翻课本、查资料、画思维导图,一点点拆解困惑,直到迷雾散尽、豁然开朗。
我始终坚信,独立思考是成长路上最珍贵的能力。每当难题袭来,我的第一反应从不是寻求他人帮助,而是沉下心自己钻研。记得高二时面对复杂的立体几何证明题,一度卡在辅助线的构造上,反复尝试多种思路都未能突破。但我没有急躁,而是先回归基础定理,重新梳理题型逻辑,在草稿纸上一遍遍演算、画图,甚至尝试用逆向思维推导。经过整整一个晚自习的打磨,当最终找到解题关键时,那种成就感远比直接得到答案更加深刻。这种经历让我明白,独立思考的过程或许曲折,但每一次钻研都是对思维能力的锤炼。
对于没有把握的题目,我始终秉持“熟能生巧”的态度。会专门整理错题本,将易错点、解题思路、同类题型一一归纳,利用课余时间反复练习、查漏补缺。从一开始的磕磕绊绊,到后来的得心应手,每一次重复都是一次进步。如今回望高中三年走过的路,那些曾经让我辗转反侧的难题、望而却步的知识点,在无数次思考与练习的打磨下,都变得清晰可解。
求是高中的学风培养了我坚韧的探索精神,而勤于思考、独立钻研的习惯,不仅让我在学业上稳步前行,更让我懂得:所谓困难,不过是尚未被攻克的挑战;所谓成长,就是在一次次独立思考中突破自我。这段经历沉淀下的品质,也将成为我未来人生路上,应对一切未知挑战的底气与力量。
![]()
张纾睿
德清求是高中2024届毕业生
毕业初中:莫干山外国语学校
入学中考总分:566分
毕业高考总分:643分
现就读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寄语学弟学妹:休对敌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怀揣着中考的优异成绩,我踏入了德清求是高中的校门。彼时的我,带着少年人的意气风发,满心都是对未来的豪情壮志——总觉得凭借过往的成绩,高中三年定能一帆风顺,在人群中始终耀眼。我无数次幻想过站在领奖台中央的荣光,却从未想过,这里藏着无数比我更优秀且更努力的同龄人。
求是高中的学风严谨务实,没有我想象中的轰轰烈烈,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沉静积累,如同溪水潺潺,于无声中滋养成长。曾经心高气傲的我,很快便发现自己只是众多追光者中的一员,那些看似轻松的优异成绩背后,是他人默默付出的无数汗水。起初,每学期稳定的二等奖学金让我渐渐松懈,陷入了浑浑噩噩的状态,总觉得“差不多”就好,却忽略了学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首考的失利,如同一记警钟狠狠敲醒了我。看着不理想的成绩,我才猛然意识到自己的浮躁与懈怠。所幸为时未晚,剩下的几个月里,我果断摒弃了无关的课外活动,将全部精力投入学习。清晨的教室有我背书的身影,深夜的台灯下是我刷题的执着,曾经觉得枯燥的时光,竟因专注而变得格外充实。
感谢同窗们在我低谷时的鼓励与陪伴,我们相互打气、共同进步;感谢恩师们的悉心指引,为我拨开迷雾、指明方向。如今回望高中三年,我虽未站上山巅,却在脚踏实地的努力中,收获了属于自己的那份成长与光芒,如同看见独属于自己的日出,温暖而坚定。这段经历让我明白,真正的成长,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坦途,而是在沉淀与觉醒中,一步步靠近更好的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