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作业,平整土地。黄亚辉摄
冬日里,暖阳照透薄雾,机械轰隆作业、农户泡田打浆、鸭鹅成群戏水,都梁大地上一派繁忙。
11月13日,重庆市冬春农田水利暨高标准农田建设会议在重庆市梁平区举行,会议前,与会人员深入该区的和林镇万安村、星桥镇两路村,他们在地垄上,观摩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样板风采;于田野间,感受秋冬农事的劳作图景。
两路村里偶遇来自梁平职业教育中心的黄如鑫、唐宏伟、陈浩楠,他们蹲在水渠边看着老师如何驾驶农耕机械。“我们三个是农机操作与应用专业的学生,现在基本掌握了主要农机的操作要领,正值秋冬生产,我们跟着老师来涨经验。”
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人才保障,三位少年是梁平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储备力量。少年们纷纷表示,“梁平的农业基础好、社会化服务程度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力度大,我们选择的职业有前景。”
少年们的表述不虚,近年来,梁平区始终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坚持以“高质、高标、高效”为导向,扎实推进“良田、良种、良品”融合发展。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2.95万亩、灌区面积42.39万亩,先后荣获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全国商品粮基地区等荣誉,共有4项改革经验被中央政策文件采纳,13项改革案例在全国层面推广。
![]()
稻田里,机械正忙。黄亚辉摄
聚焦“高质”建设,筑牢“良田”根基。对此,梁平区的新农人邓中有自己的见解,他说:“建是手段,用才是未来。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我所种植的田地里,粮食的亩产量不断上升,地更‘熟’了。”
地更“熟”了,怎么理解?邓中解释:“种植技术更成熟、粮油作物种植条件更成熟,具体而言,就是土地宜机化、设施现代化、水利智能化。接下来,梁平区的高标准农田应该考虑如何书写‘后半篇文章’,聚焦如何实现高产、高收。”
实现高产、高收,梁平区正通过健全管护体系、强化智慧监管赋能,深度运用梁平“规建治一体化”数字平台,集成无人机巡检、物联网传感、卫星遥感等信息技术,构建起覆盖墒情、设施、苗情的立体感知与智能预警网络,以“高标”管护,激活“良田”潜能。
挖掘潜能,才能更好地释放“良田”效益。
对此,梁平区相关负责人说:“我们深化与院士团队及科研院所合作,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绿色生产技术,全区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在99万亩、35万吨以上,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9%;全区建成现代农事综合服务中心10个,培育服务组织511家,破题农业生产‘谁来种、怎么种’;正积极探索‘稻田+’多元模式,促进种养结合、农旅融合、加工增值,持续提升土地产出效益。”(黄亚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