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式现代化・榆林实践 | 清涧:路遥故里奏响时代新声

0
分享至


这里,曾是黄土高原腹地的一方沉默。沟壑纵横,如同岁月在土地上刻下的深深皱纹;黄河奔流,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坚韧。人们习惯用“区域决定论”“资源匮乏论”来解释它的沉寂。


清涧全景图

当“十四五”的号角吹响,一场深刻的思想破冰如春风化雨般催生出发展的新芽。“路遥故里”清涧县适时确立了“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文旅兴县”三大发展战略,聚力打造沿黄优质特色农产品输出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示范县。正如路遥笔下那些在黄土地上不屈前行的奋斗者,这座陕北小城以一场气势恢宏的“三重奏”,将昔日的沉重叹息谱写成今朝奋进的时代新声。

山河泼墨 绿为底色

如今踏上清涧的土地,人们首先感受到的不再是印象中那漫天飞扬的黄土,而是一种沁人心脾的绿意。这绿,不是江南水乡的婉约翠色,而是陕北高原在与风沙、干旱角力后,用生命意志挥洒出的浓重油彩。


夜幕下的路遥小镇

折家坪镇的白家峁村,将这种意志书写在了蓝天之下。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那一块块深蓝色的光伏板整齐排布,如同披挂整齐的甲士,安静地承接来自太阳的古老能量。它们是这片土地上新生的“希望之叶”,“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的立体诗篇,让村民在日升月落间真切地感受到了“借光致富”的温暖。阳光,这最公平的馈赠,正被清涧人用智慧编织成增收的金线。


光伏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同样位于折家坪镇的陕西田野养殖基地,这里回荡着另一种生命的律动。黑毛土猪,这群大地的精灵,在圈舍与田野间勾勒出一幅和谐图景。它们不再是零散的农家副业,而是在产业联盟的旗帜下,汇聚成一股绿色的力量。统一与标准,并未抹去自然的韵味,反而让“生态绿”成为产品最动人的商标,铺就农民增收致富画卷上最明亮的幸福底色。

清涧人懂得,与自然相处,绝非征服,而是对话与顺应。他们审视着“三河五岸”的地理肌理,以诗人的匠心,进行着宏大的布局:川道农业设施化,是精雕细琢的工笔;沟道治理坝系化,是力挽狂澜的写意;陡坡陡洼搞绿化,则是泼墨山水的豪情。一幅山水林田坝草沙系统治理的长卷,正在清涧大地上徐徐展开。


生态笔架山

拦沙坝挽住了水土的流失,加固的淤地坝积蓄着未来的希望。 2024年以来,2250万元为人居环境“描眉点唇”,1.6亿元为污染防治筑牢堤坝。 306天的湛蓝天空,是献给每一位仰望者的礼物;稳定达标的清澈河水,是流淌在血脉中的甘泉。这里的绿,是生态,是产业,是民生,是清涧为自己、也为黄河母亲河绘就的最深沉、最可持续的发展底色。

沃野织锦 业而富民

若说生态是清涧换上的新裳,那么产业的勃发,便是这副躯体中奔涌的充满活力的热血。它让这片曾经的贫瘠之地,生长出充满力量的希望。

在老舍窠便民服务中心邢家沟村,一座座扇形钢结构牛舍,如同巨型的银色琴键,排列于天地之间。这座投资5.4亿元的万头黑牛智慧牧场,不仅是西北地区的翘楚,更是一个强大的产业核心。它用“企业供母牛、农户抓繁育、企业回收犊牛”的丝线,将龙头企业、政府与千家万户紧密地编织在一起。那一笔笔购牛、育犊、购草的补贴,那一份份贷款贴息与涉农保险,是政府为这份共同事业提供的支持与保障。到2025年底,3万头黑牛的规模,5000户养殖户年均5万元的增收,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数字,而是清涧人脸上绽放的实实在在的笑容。


黑牛养殖场

在红旗沟粉条加工车间,机器的协奏曲则显得更为细腻而多元。曾经,“粉条之乡”的美誉散落在千家万户的零散作坊里。如今,标准化、市场化的浪潮,将这些散落的珍珠串成了夺目的项链。水晶粉丝的剔透,粉皮的柔韧,酸辣粉的酣畅,一条条生产线推动着清涧粉条从“乡土味”迈向“国际范”、从“小家碧玉”成长为“大家闺秀”。


粉条产业迅猛发展

而那漫山遍野的红枣林,也正经历着一场静默的革命。弃管撂荒的枣林被重新唤醒,标准化加工让甜蜜得以完美封存。更令人惊喜的是,酸枣这昔日山间的野趣,如今也登堂入室,在政策的春风中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棵“摇钱树”。

清涧的产业版图,并未止步于田野。中电建、榆清能等企业的入驻,让风与光在此转化为不竭的绿色动能;上海国祥世纪、成都北理同创带来的固态电池、玄武岩纤维,则如同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插上了高科技的翅膀。它们与传统农业并肩而立,共同构成了清涧产业“向阳而生、向新而行”的壮阔图景,为这座小城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

文脉生辉 旅以载道

一片土地的魅力,终究要由其灵魂的深度来决定。清涧是幸运的,它拥有的不仅是自然的馈赠和产业的活力,更有历史与文脉沉淀下的独特风骨。

当电视剧《人生之路》的热潮席卷全国,清涧也随之走入了亿万观众的心中。剧中的故事与这片土地的血脉交融,让“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传奇在此上演。那座被赋予时代印记的“人生影视城”,不仅高度还原了一个远去的年代,更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艺术与现实的桥梁。它被授予“陕西省影视拍摄基地”的称号,吸引着更多寻找故事的目光。闪烁的镁光灯下,“光影经济”悄然成型,为清涧人照亮了另一条通往富裕与远方的道路。


剧组在影视城拍摄

而寨沟遗址的横空出世,则如一部深埋地下的史诗重见天日。那些等级极高的青铜器、玉器、骨器,以其沉默而辉煌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在古老的商文化圈之外,这里曾存在过一个何等强盛而璀璨的文明。这项“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不仅改写了学术历史,更极大地丰富了清涧文旅的底蕴,让游客的每一次到访都成为一场与古老先民的对话。

路遥书苑、北国风光景区晋升为国家4A级,是人文积淀与自然奇观的完美加冕;陕北道情保护传承基地的建成,让古老的腔调有了延续生命的家园;《十女从军》斩获大奖,则是这片土地上红色基因与艺术才华的又一次精彩迸发。


路遥纪念馆


北国风光园

清涧人正精心梳理着这些散落的瑰宝。游客咨询服务集散中心、太极圣境黄河文化传承保护中心的启动,是贴心的迎接与深情的讲述;四星级酒店与特色民宿集群的规划建设,是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准备的温暖驿站。他们更懂得用现代的方式唤醒古老的故事:“我读路遥”的征文、“沁园春”词牌作品的征集,是跨越时空的思想共鸣;智慧旅游平台的搭建,则让诗与远方触手可及。在这里,“产、学、教、研、游、传”被融为一体。旅游,不再仅仅是观光的浅尝辄止,而是一场深刻的体验、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段与历史和文化相拥的旅程。


清涧太极湾

如今的清涧,绿野遍布山川,是“生态立县”的笔触;产品阜盛丰盈,是“产业富县”的硕果;游客接踵而至,是“文旅兴县”的写照。这座陕北小城正以现代思维为桨,以历史文脉为帆,在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它的“三重奏”是一曲关于觉醒、奋斗与希望的宏大交响,每一个音符都在告诉世界:心有所向,未来可期。

文图/记者 郝彦丰 常旭峰 延杨红 崔瑞妮

编辑 谢婷 校对 拓智慧 责编 李治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榆林传媒中心 incentive-icons
榆林传媒中心
榆林传媒中心
13991文章数 404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