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3日,正午的阳光洒满陕西延安安塞魏塔写生基地,黄土高原的沟壑间漾着暖融融的光晕。
![]()
![]()
![]()
废弃的窑洞
我们正沉醉于村落的原始肌理与山野风光,几位从延安市里赶来的采风休闲者恰好驻足,共同的人生阅历、相似的审美趣味与对乡土风情的热爱,让彼此有说不完的话题。
![]()
![]()
![]()
台湾80后女孩写的书。
![]()
吴老的房子。
从基地周边蜿蜒的山路、漫山遍野的酸枣林,到保存完好的陕北窑洞、错落有致的原始村落,再到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剪纸刺绣里的民俗密码,话题如山间清泉般自然流淌。我们聊到偶遇的老窑洞主人吴凤宁,听他讲述祖辈开垦黄土的故事;谈及晨光暮色中村落的光影变化,分享捕捉乡土诗意的创作心得;提到台湾女孩廖哲琳驻守魏塔三年,勤奋吃苦、朴实无华的创作故事……言谈间,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眷恋悄然蔓延,不知不觉已过了中午13点。
写生基地的郝玉振先生本是山东菏泽人,在延安大学鲁艺毕业后爱上了延安,随后把爱人接过来一起在延安举办美术培训机构,并把魏塔古村落定为写生基地。“我们把这里定为写生基地也是想对这个地方开展艺术扶贫,对革命老区做点贡献。”郝玉振说。目前该基地已经是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院附中等学校的写生基地。我们说话间,郝玉振先生早已备好地道的陕北农家饭,生怕饭菜凉了,三次温和地打电话催促吃饭,却又不忍打断我们酣畅的交流。
![]()
![]()
![]()
临别之际,大家纷纷提议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下这张笑意盈盈的脸庞,身后是黄土高原的苍茫底色与村落的古朴风情。挥手告别时,虽不知下次相逢何时,但这场因乡土而起的闲谈、这份不期而遇的温情,早已随着魏塔的风,镌刻进每个人的记忆深处,成为陕北之行最珍贵的馈赠。(网上京津冀主编刘振山)
![]()
废弃的窑洞。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