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髋关节疼痛、僵硬
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甚至连走路、坐下都成了难题时
髋关节置换术
可能是恢复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但不少人对这项手术充满疑问
它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需要做
术后又该如何康复
![]()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下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方面面。
![]()
什么是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简单来说就是用金属、塑料或陶瓷材质的人工假体,替换掉髋关节中受损的部分。
这项手术主要用于治疗髋关节疼痛和僵硬,在其他方法治疗不佳时尤为适用。
![]()
髋关节本是人体活动灵活的关节,骨骼末端覆盖着一层坚韧的软骨,能减少骨骼间的摩擦。
但当软骨因疾病或损伤磨损后,骨骼间直接摩擦,就会引发剧烈疼痛和僵硬。
而人工假体能模拟正常髋关节的结构和功能,让患者重新恢复活动能力。
目前,髋关节置换术的成功率较高,人工假体通常能使用15年以上,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活动能力也会大幅提升。
![]()
为什么需要做髋关节置换术?
只有当髋关节问题严重影响生活,且其他治疗无效时,医生才会建议手术。
![]()
常见的手术原因包括:
骨关节炎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随着年龄增长或骨关节长期磨损,关节软骨逐渐退化,导致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
类风湿关节炎
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会错误攻击关节,造成关节损伤、疼痛和僵硬。
髋部损伤
跌倒、意外事故等导致的髋部骨折或严重损伤,若保守治疗后仍疼痛明显,可能需要手术。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因外伤、长期激素使用或酗酒导致股骨头血供中断,出现塌陷、变形,引起剧烈疼痛和功能障碍。
若坏死范围大,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要进行手术置换。
髋关节发育不良或畸形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发育不良导致的继发性骨关节炎,或因创伤、感染遗留的关节畸形,若已严重影响功能,需通过手术矫正。
关节肿瘤或感染
髋关节周围肿瘤需切除或慢性感染(如化脓性关节炎、结核)导致关节破坏时,可能需置换人工关节。
![]()
手术并非首选,在考虑髋关节置换术前,医生会先推荐非手术治疗方法来缓解症状,主要包括:
超重人群减重可以减轻髋关节负担;选择游泳、散步、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避免剧烈活动。
辅助工具
使用助行器、穿特制鞋或鞋垫,帮助减轻关节压力。
药物治疗
外用止痛凝胶、口服止痛药,或在关节内注射短效糖皮质激素,缓解疼痛和肿胀。
康复锻炼
在理疗师指导下进行髋部肌肉力量训练,增强关节稳定性。
若尝试上述方法后,疼痛和僵硬仍未改善,再考虑手术治疗。
![]()
如何为髋关节置换术做准备?
坚持替代方案治疗却仍无法缓解不适症状时,则需考虑手术干预。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直接影响术后恢复,医生通常会给出这些建议:
术前锻炼
进行肌肉强化训练,尤其是髋部和腿部肌肉,为术后行走和康复打下基础。
控制体重
超重会增加术后髋关节的负担,减重可降低并发症风险。
改善生活习惯
戒烟(吸烟会影响伤口愈合),保持健康饮食,控制酒精摄入量。
手术前几周,参加术前门诊
医生会安排血液检查、X线、尿液检查(排查感染)、心电图(检查心脏健康)等,确保身体状况适合手术。
同时,你可以和主治医生沟通手术细节、术后恢复流程,解答心中疑问。
居家康复准备
提前安排术后生活帮手,确保常用物品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
冰箱储备熟食,减少术后做饭负担。
安排好术后交通(术后至少6周内不能开车),并与公司沟通复工计划。
准备增高马桶座圈、手持式“抓取器”等辅助设备,方便术后生活。
![]()
髋关节置换术过程中会发生什么?
手术通常在当天入院,麻醉方式有两种选择:蛛网膜下隙麻醉(即腰麻,腰部以下无知觉但意识清醒)或全身麻醉(手术中失去意识)。
![]()
若选择腰麻,医生可能会加用镇静剂帮助放松。
手术时长一般为1~2小时,具体手术类型需根据髋关节受损程度、病因和身体状况决定。
常见的三种手术类型: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最常用的类型,替换髋关节的“球”(大腿骨上端)和“窝”(髋关节与骨盆连接部分)。
步骤包括:在髋部后侧或侧面做切口→拆开受损髋关节→切除大腿骨上端球关节→安装金属或陶瓷球体→钻开髋臼并安装塑料或陶瓷髋臼→重新组装新关节→缝合伤口、包扎。
部分髋关节置换术
仅切除关节的“球”(大腿骨上端),保留“窝”。
恢复时间比全髋置换快,但假体使用寿命较短,适合身体较弱或髋部严重损伤的患者。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只切除“球”(大腿骨顶部)表面,覆盖一层金属膜,不切除整个关节。
不适用于骨骼较弱者,更适合50岁左右及以下的患者。
手术结束后,患者会被送往恢复室观察,待麻醉作用消失,其间会使用止痛药缓解不适。
![]()
髋关节置换术后如何康复?
术后恢复期通常需要几个月,具体时间因人而异,取决于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关键是严格遵循医生和理疗师的指导。
![]()
1. 医院康复阶段
术后几天内,需继续服用止痛药缓解髋部疼痛,髋部可能会放置引流管排出积液。
护士和康复师会帮助患者尽快下床行走,初期可能需要拐杖或助行器,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加快恢复。
2. 居家康复阶段
若伤口愈合良好、行动方便,通常术后1~3天即可回家。回家前,康复师会制定家庭锻炼计划,初期坚持锻炼能增强髋关节的长期力量和活动能力。
术后10天左右,需要手术拆线;术后6~12周需复诊检查恢复情况。
恢复期间,腿脚可能出现疼痛和肿胀,通常几周内能好转。
术后“做与不做”原则:
✅️可以做:
每天坚持步行一段舒适距离,具体可咨询康复师。
严格按照康复师建议进行锻炼。
至少等待6周后,经医生确认可以开车后再驾驶。
术后6~8周内避免性生活,恢复后再逐步尝试。
感觉准备好后可重返工作,通常需6周左右,具体看工作类型。
采取半躺坐姿,避免长时间静止,帮助腿脚消肿。
❌️不能做:
跷二郎腿。
髋部弯曲角度超过90度(直角)。
弯腰去摸脚或脚踝。
坐矮椅子、矮马桶或无扶手椅子(可使用增高马桶座圈)。
进行跳跃、突然转身或高跌倒风险的运动。
未获医生许可前,举重物或搬运物品。
![]()
髋关节置换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髋关节置换术虽成功率高,但任何手术都存在并发症风险,医生会详细告知。
常见并发症包括:
血栓或深静脉血栓(DVT)
术后血液流动和凝结变化可能导致血栓,若血栓脱落至肺部(肺栓塞),会引发严重问题。医生可能会开具抗凝血药物或建议穿弹力袜预防。
伤口感染
发生率较低,通常用抗生素治疗;若感染扩散至关节深处,可能需要再次手术。
腿长差异
术后可能出现置换侧腿略长的情况,但医生会尽量避免,若差异明显,可通过增高鞋跟调整。
神经或组织损伤
手术中可能损伤髋关节周围血管、神经或韧带,多数可通过手术修复或自行愈合。
髋关节脱位和磨损
术后初期关节未愈合时可能脱位,人工假体长期使用也可能磨损,严重时需再次手术修复。
![]()
![]()
过去曾使用金属球头和金属髋臼的假体,但这类假体长期磨损可能引发健康问题。
![]()
![]()
若曾植入过此类假体,需定期检查;若出现新的髋部疼痛、行动不便或关节异响,应及时联系医生。
![]()
紧急情况处理建议
术后若出现以下情况,请尽快前往医院复诊:
髋部或腿部搏动性或痉挛性疼痛
高热、寒战
伤口渗液、流脓
髋部或腿部红肿、触痛,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若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拨打120或前往医院急诊:
髋部或腿部疼痛肿胀,同时伴有呼吸困难、胸痛(可能是肺栓塞,需紧急治疗)。
髋关节置换术不是终点,而是重新拥抱舒适生活的起点。
做好术前准备、配合术后康复,大多数患者都能恢复正常的活动能力,摆脱疼痛困扰。
![]()
如果对手术仍有疑问,及时与你的主治医生沟通,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
说明:文字原创,图片由AI生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