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在接受卫报采访时的一番话,让即将开启的中荷安世半导体磋商蒙上阴影。
他明确表示,即便回到过去,他依然会做出接管安世半导体的决定,语气里没有丝毫退让。
中方主动释放善意保障供应,荷兰高官却在磋商前放狠话,可以看得出荷兰对于安世半导体还是不死心啊。
![]()
荷兰的强硬姿态,离不开其国内特殊的政治背景。
10月荷兰大选结束后,议会呈现出罕见的分裂格局,第一大党和第二大党各获得26个席位,第三至第五大党分别拿到22席、20席和18席。
这五大政党席位差距极小,没有任何一方能单独主导组阁。
![]()
根据荷兰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统计数据,该国前三届政府的组阁平均耗时超过200天,而此次分裂程度更甚,外界普遍预测组阁时间将超过一年。
目前荷兰由看守内阁执政,卡雷曼斯作为看守经济大臣,手中并没有长期决策的权限,也无法代表未来新政府做出承诺。
这种权责真空的状态,其实正是安世争端爆发的直接诱因。
![]()
安世的几名外籍高管正是看准了荷兰大选后的政治空窗期,又借着美国50%穿透性规则的影响,推动荷兰监管层介入企业控制权争夺。
因为他们清楚,看守内阁难以对这类复杂问题进行长远处置。
![]()
除了中荷这两方当事人,看似事不关己的德国,态度则显得耐人寻味多了。
表面上看,德国车企是中方恢复芯片供应的直接受益者,博世、奥莫维奥等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11月初就已收到首批芯片。
但11月11日中国商务部长与德国经济部长赖歇视频通话时,赖歇并未承诺督促荷兰纠正错误,反而在此前私下向卡雷曼斯表示支持荷兰维护欧洲供应链安全的举措。
![]()
这种双重态度背后,是德国的深层考量,借助荷兰的行动削弱中企在欧洲半导体领域的话语权,同时确保本国车企的芯片供应不受影响。
不过德国车企的实际反应却打破了这种平衡,大众集团采购总监在11月12日的内部会议上明确表示,中方的供应完全正常,当前供应链的真正障碍来自荷兰政府的晶圆断供。
宝马和奔驰随后也联合向欧盟委员会投诉,称荷兰的限制措施导致其高端车型减产,预估损失已超过50亿欧元。
![]()
而面对荷兰的强硬和德国的暗箱操作,中方的应对始终立足事实,步步为营。
11月1日解除出口管制后,中方立刻开辟72小时快速通道处理积压订单,11月6日就完成首批芯片的出口审批,11月10日货物准时送达。
整个流程衔接紧密,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保障供应的诚意。
![]()
在外交层面,中方的施压也层层递进。
11月8日商务部明确指出尚未看到荷方停止侵权的迹象,11月11日直接与德国沟通传递压力。
之后11月13日在确认同意荷兰代表团访华的同时,对磋商具体时间刻意留白,用行动传递出没有诚意就无法推进的明确态度。
![]()
而且,荷兰如今的强硬姿态已经开始反噬其本土产业。
全球半导体设备巨头ASML在10月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当季订单量大幅下滑53%,仅为26亿欧元,远低于市场预期的53亿欧元,市值一夜之间暴跌16%,蒸发近600亿美元,创下26年来最大跌幅。
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中荷争端已经影响到客户信心。
安世荷兰总部的处境同样艰难,由于断供中国晶圆,其生产线开工率不足30%,500多名员工已收到临时裁员通知。
![]()
当前争端的走向,仍取决于荷兰能否拿出实质性举措。
11月7日荷兰官方曾宣布搁置对安世的控制令,承诺11月13日前解禁总部核心资产,但截至11月15日,安世中国仍未收到资产解封的正式文件,晶圆断供的状态也未改变。
中方提出的三大基础要求:彻底撤销接管令、归还被冻结资产、结清10亿元欠款,至今没有得到荷兰的明确回应。
11月13日商务部未明确磋商时间的举动,正是对这种缺乏诚意的直接回应。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