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原本只是一次例行的秘书长改选,却因为美国突然提议“打破老规矩”,搞个“全球择优”,把原本按部就班的程序搅成了博弈场,中国当即表态,坚决反对“突破传统”。
如今中美在联合国的这场“选拔战”,注定不会平静,甚至有可能重演1981年那场著名的16次否决拉锯战。
老对手又回到了对立面,只不过这次争的不是人,而是规则本身,秘书长这把交椅,谁坐其实是表面,怎么选才是真正的焦点。
![]()
美国突然“换玩法”,是改革还是设局?
联合国的秘书长选举,几十年来一直有个不成文的传统,按照地区轮换来选,过去非洲、亚洲、欧洲轮过了,这一轮该轮到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出人。
但美国这次却突然提出一个新思路,说什么应该把“地域限制放一放”,从全球挑最合适的人来当秘书长。
如果只是单纯想找个能力强的,那倒也说得过去,可事情远没那么简单。
![]()
美国这次提议打破轮换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现任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表现不满意。
过去几年,无论是中东冲突还是气候变化,古特雷斯都表现得比较独立,尤其是那次美军在叙利亚的行动中,联合国公开表达了批评,这让美国相当不满。
对华盛顿来说,秘书长这个位子要是不能帮忙“带带节奏”,那就不是“合格”的秘书长。
![]()
更关键的是,美国内部不少保守派声音越来越公开地表示,联合国需要一个“理解西方立场”的人,其实就是想找个更“靠得住”的人上去。
于是,他们换了个说法,说是“择优录取”,实则是想跳过当前地区应得的机会,把选人变成选边。
这种做法引起了不少国家的反感,尤其是拉美国家,认为这是在“变相否定”他们的轮换资格。而在联合国内部,这种“制度突破”也被不少国家看作是美国单边主义的新表现。
![]()
中国这边态度明确,认为这种做法不仅是对现有规则的不尊重,也会损害联合国的中立性和权威性。
如果哪个国家不高兴就能改规则,那联合国还怎么服众?
而美国提的“择优”,在某种程度上像是一场制度上的重构尝试,争联合国的话语权,可这样的“改革”如果没有广泛共识,只会引发更大阻力。
![]()
中国捍卫规则,绝不让步
中国在这场争议中态度非常坚定,选秘书长的规则不能随便动。
不仅仅是因为这轮原本该轮到拉美国家,更是因为过去几十年大家已经慢慢形成了一套“默契”的制度安排。
这种轮换制虽然不是写在纸上的硬规定,但在联合国的发展历程中已成共识,打破它,不只是影响一次选举,而是动摇整个制度的稳定性。
![]()
在联合国这个组织里,秘书长其实不像总统那样有实权,但他代表的是整个国际社会的公信力。
如果秘书长成了某一个国家的“代言人”,那联合国的中立性、独立性也就没了基本盘。因此,中国这次发声反对,不是争一个人选的输赢,而是坚守一个大家都默认的“规矩”。
况且这种立场一直存在,早在1981年,中国为了反对美国主导的候选人,连续十几次在安理会动用否决权。
![]()
当时的争论点也是程序和公平,在那场博弈之后,才逐渐建立起现在的轮换制、秘书长不连任超过两届等惯例。
现在美国又想绕过这个制度,中国当然要站出来说“不”。
而且中国的立场也是符合大多数国家的意见的,不少发展中国家都觉得,如果这次让美国“破了例”,以后他们在联合国就更难有发声的机会。
![]()
中国的坚持,其实是在为这些国家守住制度的最后一道门槛。
这次的焦点虽然是秘书长选举,但背后更深的议题是,联合国到底是大家一起说了算,还是听少数几个国家的?
中国守的,是联合国的“集体性”,也是多边主义的根。
![]()
中俄发声,国际围观
这场秘书长选举博弈,中美是主角,但不是全场唯一的玩家,不少国家虽然没公开站队,但其实都在背后仔细掂量着自己的利益。
拉美国家态度是最明确的,他们认为这一轮秘书长该是他们的轮次,美国现在要“改规则”,就是在削他们的资格。
这几年,拉美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本就不高,如今连秘书长的轮次都可能被跳过,自然引起了强烈反弹。
![]()
另一方面,俄罗斯也毫不含糊地表态支持程序正义,与中国的立场基本一致。
俄方代表甚至在安理会会议上直接批评美国搞“双重标准”,既要联合国服务美国利益,又不愿接受国际批评。
这种批评虽然尖锐,但在当前国际格局下,确实说出了不少国家的心声。
![]()
至于英法两个传统盟友,他们虽然表面上没说反对,但也没有公开支持美国的提议。
在这种涉及制度安排的问题上,他们需要考虑的不只是跟美国的关系,还有如何在国际舞台上维护自身的形象。特别是与拉美、亚洲国家的关系,英法也不愿轻易得罪。
联合国秘书长的选举规则也决定了这场博弈无法“单边通关”,必须要在安理会获得九票支持,而且五大常任理事国不能有任何一个行使否决权。
![]()
这就意味着只要中方坚持反对,美国想推动的候选人几乎不可能通过。
目前来看,最可能的走向还是各方重新回到谈判桌上,协调出一个既符合地区轮换,又能让主要大国都接受的候选人。
就像1981年那次一样,最后妥协出来的,是一位来自拉美的“中间人”,这一次,可能也得如此收场。
![]()
结语
秘书长的选举只是表面,真正在较劲的是联合国未来的方向,是按照过去几十年形成的多边机制继续走下去,还是被个别国家按自己的意愿来改规则、定节奏?
中国的态度很清楚,制度不能随便改,规则不能为了某个国家的利益而动,这不仅是为了自身利益,更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守住参与国际事务的基本权利。
![]()
美国的做法则暴露出一种焦虑,在多边体系中,越来越难“掌控局面”,于是想从制度层面“重新洗牌”,但一旦这种“择优论”被接受,那以后谁来定义“优”?
这场中美在联合国的博弈,表面看是一次人事之争,实则是一次理念对撞,最终谁胜谁负,还得看各国对规则的选择。
如果连秘书长的选举都不能守住基本规则,那联合国这个平台,也会慢慢失去它最大的价值,公平。
参考资料
中方代表:联合国秘书长选举不应人为制造分裂 环球时报 2025-11-1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