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乌克兰国内一宗重大腐败案曝光,援乌资金的去向再次成为焦点,而维克多·欧尔班领导下的匈牙利政府则趁机强化反援乌姿态,此举不仅削弱了基辅的拉力,也加深了其与乌克兰政府之间的裂痕。
匈牙利政府长期以来在对乌克兰的军事及财政援助上采取的都是谨慎态度。
2025年3月,欧尔班在接受采访时直言,“欧洲无法承受资助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因为美国财政支持不再有保证。
更早在2025 年7 月,匈牙利一名政府顾问公开抨击欧盟准备设立约 100 0亿欧元支持乌克兰的基金计划,称这是“战争融资”。
匈牙利也阻止欧盟一道批准500亿欧元对乌援助方案,“匈牙利不同意”的声明由欧尔班国际发声平台发布。这些动作表明,匈牙利不仅在公开场合质疑援乌资金合理性,也实际用否决机制卡住了援助通道。
在匈牙利一再推迟或拒绝对乌援助背景下,乌克兰外交部发言人 特希伊于其社交账号发文痛批欧尔班:“一个深陷腐败丑闻、且让自己国家成为欧盟最贫困国家的政客来讲反腐?不必了,谢谢。”
这不仅是语言上的公开辱骂,更是外交信号,乌方认为匈方无权在乌腐败问题上讲课,也无权用腐败借口拒绝援助。
乌克兰国内最新的反腐进展神速,根据乌克兰国家反腐败局于2025年11月10日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
调查对象包括乌核能巨头 Energoatom,该公司年收入约47亿美元。
![]()
“高层犯罪组织”通过影子管理,迫使承包商向Energoatom支付合同总价10-15%的回扣。搜查70余处、累计录音1000多个小时、调查历时15个月。
在此案发酵下,乌克兰政府于 11 月12 日宣布暂停该案相关正副部长职务。
而腐败事件正值冬季俄罗斯对乌能源攻击加剧、乌民众电力供应紧张之际,令西方援助方对援乌资金“是否被挪用”“使用效率如何”投下阴影。
匈牙利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欧盟曾对匈牙利自身援助拨款设条件,若其不改善公共采购透明度、反腐体系,则将冻结资金。
2025 年1月,欧盟暂停匈牙利约10.4 亿欧元的拨款。
在这样的双重语境下,乌方被曝大案、匈方自身受制,许多观察者认为,援乌资金的流向与使用已成为“软肋”。
对乌克兰而言,国内反腐被迫加速,且所涉项目与援助密切相关,于是外援国家信心受损。
对匈牙利而言,其反对援乌不仅是预算考虑,更涉及国家治理与国内政治操作,拒援既是外交立场,也可转为内部选战工具。
这场争论已经远超资金支持本身,变为乌匈关系乃至欧盟内部战线的信号。
匈牙利曾公开表示,乌克兰未来是否能加入欧盟,取决于“匈牙利人民的意见”。
最近匈方还指控乌方阻止其媒体自由访问、并指乌科技无人机可能穿越匈边境侦察。
![]()
乌方则在反腐公告中强调,援乌资金透明度是“最后一道防线”,若失败,国际社会将削减援助。此话虽未具体指匈牙利,但在当前语境下极具针对性。
种种迹象表明,资金问题被放大成为政治信任的测验,也可能影响乌克兰在欧盟、北约框架中的支持深度。
援乌资金看似是账本上的数字,却已成为交错战场、政治博弈与国家治理的交集点。
匈牙利“卡枪”不仅针对基辅,也是在对欧盟机制、国家预算和选民情绪做算术。
乌克兰的反腐案不是新闻的附属,而是援助信誉的关键变量。未来,谁能扛住“不只是钱”的考验,将决定援乌这盘“大棋”能否继续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