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入络,瘀血内停。精神疾患缠绵不愈者,常非独痰作祟,更有瘀血阻滞脑窍,以致神机失用。这句话点出了问题的核心:当病情日久,体内会产生“瘀血”,这些瘀血堵塞了通往大脑的经络,使得神志活动的通路不畅,病情自然就难以根除。
我是杨晓,在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与心理疑难病专家会诊中心工作。在精神科临床的四十多年里,我亲眼见到太多患者和家庭在反复发作的循环中挣扎,这让我下定决心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我亲手研制的“解郁开窍丸”、“熄风抗痫丸”等制剂,正是在调理“瘀血”等病根上的探索,目的就是帮助上万名患者找回清醒、安稳的人生。退休后还在会诊中心工作,就是希望毫无保留地将我“舌诊辨症”、“脏腑调衡”的经验传授下去。我坚信:“中医调根本,西医控症状,结合是实现1+1>2的最佳路径。” 我始终恪守“一人一方”,因为我知道,唯有“治病更治心”,才能真正帮助到一个人。
![]()
那么,什么是“瘀血”呢?它不是我们常说的看得见的流血,而是指体内血液运行不畅、停滞下来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您可以把它理解为身体内部的“交通堵塞”。这种堵塞是怎么形成的呢?
- 久病必瘀: 精神问题长期不愈,耗伤身体的正气,气的推动力减弱,血行就会变得缓慢,慢慢形成瘀血。
- 气滞成瘀: 长期的情绪抑郁、压力大(即肝气郁结),会导致气机不畅。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气不走了,血自然也就停下来了。
- 痰瘀互结: 体内产生的痰湿和瘀血常常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形成更顽固、更复杂的病根。
当这些瘀血阻塞了营养和信息通往大脑的“络脉”(最细小的血管和神经通路),大脑得不到充分的滋养,神志功能就会失常。这就好比一棵树,如果根系周围的土壤全部板结(形成瘀血),水分和养分就无法输送到枝叶,树木自然会枯萎凋零。表现在患者身上,可能就是情感变得麻木、思维迟钝、逻辑混乱,或者出现固定的、顽固的妄想。
因此,我们的治疗必须双管齐下:
- 西医方面: 抗精神病药物就像是专业的“交通警察”,它们能有效地指挥和管理大脑内混乱的神经递质,快速控制住幻觉、妄想等突出的症状,为身体内部的“道路疏通”工作创造稳定的环境。
- 中医方面: 我们的核心任务就是“活血化瘀,通络开窍”。我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运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比如经典的“血府逐瘀汤”的化裁方,目的就是疏通那些被堵塞的经络,清除瘀血,让气血能够重新顺畅地濡养脑窍,使神志逐渐恢复清明。我通过舌诊,常能看到这类患者的舌质是暗紫色的,或者上面有瘀点,这就是体内有瘀的明显信号。
朋友们,面对反复发作的困境,请不要失去信心。我们现在的策略是:用西药稳住当前的局面,同时用中药深入清理那些导致反复发作的“病根”——瘀血。这需要一个过程,急不得,但只要方向正确,一步步来,就能看到改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