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都34岁了还跳得这么高!这哪里像是离开赛场两年的运动员?”
2025年粤港澳全运会混双决赛终场哨响,裁判确认最后一分有效的一刻,身披广东队战袍的刘诗雯猛然跃起冲向场边教练席,胸前悬挂的金牌在聚光灯下划出一道夺目的弧光。
全场观众瞬间沸腾,声浪如潮水般席卷整个体育馆。一名球迷高举着“小枣yyds”的荧光灯牌,泪水止不住地滑落,哽咽着擦拭眼角。
![]()
谁能预料,这位在赛场上笑靥如花、仿佛重返青春的冠军选手,早已于两年前正式告别职业赛场,如今的身份是浙江大学的一名普通学生;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与搭档林高远竟是在大比分0-2落后的绝境中,连赢四局实现史诗级逆转,将不可能变为现实。
人们常说,全运会乒乓球项目堪称“地球上竞争最激烈的赛事”,其难度甚至超过奥运会。当23位世界冠军、17位奥运奖牌获得者齐聚一堂,每一场对决都充满变数,每一次交锋都可能改写结局。
正是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中,那些曾被贴上“过气”“边缘”标签的老将们,用汗水和信念书写了本届赛事最温暖、最震撼的篇章。
![]()
34岁的刘诗雯为何能逆风翻盘?这些看似奇迹的胜利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力量?
先看刘诗雯的回归之路。赛前接受采访时,她轻描淡写地说:“就想在家门口完成一次参赛心愿。”
这句话没人当成客套话——毕竟两年未进行系统训练,体能储备远不及现役主力,更何况她的对手是21岁的蒯曼与20岁的陈垣宇,这对组合不仅代表国家队未来希望,且正处于身体机能与竞技激情的巅峰期。
![]()
比赛开局便印证了外界担忧。首局双方激战至13平,年轻组合凭借更快的反应速度与衔接节奏拿下关键分;
第二局刘诗雯陷入被动接发球轮次,连续被压制后再度失守。看台上已有观众默默收拾背包,直播弹幕也满是“已经很棒了”的鼓励话语。
但真正的老将从不轻言放弃。暂停期间,刘诗雯并未过多讨论战术细节,只是轻轻拍了拍林高远的手臂:“别慌,我们把节奏拉下来。”
再登场后,她的打法悄然转变——不再盲目追逐对手的速度,而是通过细腻的落点控制调动对方站位,每一板击球都力求精准、稳定、高效。
![]()
就这样一分一分咬住,第三局以微弱优势扳回,第四局乘势扩大优势,第五局抓住年轻选手心态波动的关键失误率先拿到赛点。
第六局更是惊心动魄,双方战至10平!场馆内空气仿佛凝固,连记分员都屏住呼吸,裁判手中的笔也被攥得发紧。最后一球,刘诗雯接发球果断侧身拧拉,林高远迅速跟进正手快带得分,两人相拥怒吼的瞬间,看台上的邓亚萍情不自禁起身鼓掌。
![]()
赛后邓亚萍感慨道:“这就是顶级运动员的经验体现,她完全掌控了比赛节奏,这是职业生涯中最闪耀的时刻之一。”
这段夺冠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有网友翻出2005年刘诗雯首次亮相全运会的照片,并配文写道:“18年过去了,她眼里的光芒从未熄灭。”这条评论收获超5万点赞。
还有人动情留言:“从东京奥运的遗憾退场,到今日捧冠而归,她用热爱战胜了时间。”更打动人心的是刘诗雯赛后的发言,她将金牌紧紧贴在胸口,声音颤抖:“广东队成就了我,哪怕拼到最后一口气,我也要为家乡赢一次。”
![]()
如果说刘诗雯的胜利源于经验与智慧,那么陈梦的逆袭则完全依靠一颗“大心脏”。这位奥运金牌得主因伤休战九个月,复出首战便遭遇状态火热的新星蒯曼。
同样是0-2落后,场边指导教练眉头紧锁,毕竟长时间缺乏实战,手感与临场判断都需要重新磨合。
但陈梦硬是靠着大赛积累的心理素质挺了过来。第三局战至9-9时,她连续两个擦网球破局,瞬间扭转气势。
![]()
随后比赛中,无论蒯曼如何发起猛攻,她始终稳如磐石,关键分处理果断坚决,毫不手软。赛后陈梦淡然一笑:“没有特别技巧,只是打过的硬仗多了,知道什么时候该沉住气。”
网友纷纷调侃:“这就是奥运冠军的底气,越是关键时刻越冷静。”
相较而言,朱雨玲的故事更加催人泪下。这位昔日国乒主力,在2020年确诊甲状腺癌后被迫暂别赛场。
![]()
所有人都清楚癌症治疗对身体带来的巨大损耗,更别说要重返高强度的职业竞技舞台。
2024年,她通过澳门人才引进计划宣布复出,当时几乎所有媒体报道都用了“令人敬佩”来形容——但鲜有人相信她还能站上领奖台。
可朱雨玲用实力回应质疑。女单四分之一决赛对阵世界冠军陈幸同,两人鏖战七局,每一局均打到决胜分才见分晓。
![]()
关键时刻她主动叫停,调整战术布局,最终以4-2取胜,成为历史上首位闯入全运会女单半决赛的澳门籍选手。
赛后采访中,她语气平静:“能够再次踏上赛场,我已经心满意足,每赢一场都是命运的馈赠。”
这句朴素的话语让无数网友动容,评论区刷屏:“她击败的不是对手,而是曾经的病痛与绝望”“这才是体育精神的本质——无关排名,只关坚持”。
![]()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全运会总能诞生如此多的逆袭传奇?答案就藏在这项赛事的残酷强度之中。
这里的运动员一天最多要出战三场,从清晨八点一直打到深夜十点已是常态。2021年王曼昱曾创下9天出战18场比赛的惊人纪录,这种密集程度在国际赛事中几乎不可想象。
更重要的是,中国乒乓球队内部竞争极为激烈,“拿世界冠军容易,拿全国冠军难”从来不是一句玩笑。
![]()
国家队总教练李隼赛前明确表示:“全运会的挑战远超奥运会,因为每个对手都知根知底,没有任何战术可以隐藏。”
樊振东在经历一场苦战后坦言:“在这里,每一分局都不能松懈,稍有闪失就可能被淘汰。”正是这种极致的竞争环境,才使得每一次翻盘都显得弥足珍贵。
目前女单半决赛对阵已出炉:孙颖莎迎战朱雨玲,王曼昱对阵陈梦;男单方面,樊振东将与王楚钦展开强强对话,林诗栋则挑战袁励岑。
![]()
无论最终谁捧起奖杯,这一届全运会已然为我们留下了无价的精神财富。
34岁的刘诗雯用金牌证明,年龄从不是追梦的阻碍;中断九个月的陈梦告诉我们,沉淀之后往往蕴藏更强爆发力;
战胜疾病的朱雨玲让我们明白,坚守本身就是一种胜利。他们的故事里没有精心设计的剧本,只有日复一日的努力;没有所谓的“天赋注定”,只有永不言弃的执着。
![]()
赛场上,金牌固然璀璨,但比奖牌更动人的,是那些在低谷中奋起、在逆境中前行的身影。正如刘诗雯夺冠后雀跃奔跑的模样,那是热爱最真实的样子,也是体育精神最纯粹的表达。
不管你此刻正面临何种困境,这些赛场上的奇迹都在提醒我们:只要不停下脚步,就永远有机会逆转人生。让我们共同期待接下来的半决赛,见证更多坚持与热血在球台之上绽放光芒!
![]()
信息来源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