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苏联分成15份后,中国得到了哪些好处?至少外蒙没有10万驻军了

0
分享至

当莫斯科红场上的国旗杆变得光秃秃时,最先感到天旋地转的,不是华盛顿的政客,而是北京的战略家。

二十多年来,中国几乎所有的国防设想,都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如果北边那头巨熊扑过来,该怎么办?

现在,这头熊自己倒下了,不是装睡,是真没了。

那一瞬间,笼罩在中国头顶最厚重的一片乌云散了,但紧接着出现的,不是晴空万里,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令人眩晕的战略真空。

这事儿就好像你练了二十年铁头功,天天拿脑袋撞墙,就为了防着隔壁大壮踹门。

结果有一天,大壮自己在家喝多了,一头栽倒,再也没起来。

你站在那儿,顶着个铁头,突然不知道该往哪儿使劲了。

对于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人来说,苏联不是一个国家概念,更像是一种生活日常。

老一辈人,谁家没挖过防空洞?

谁没听过“深挖洞,广积粮”的口号?

那时候,沈阳、北京、兰州三大军区,就是国家的顶梁柱,几十个野战军,最精锐的装备,全堆在“三北”防线上。

所有人的眼睛都死死盯着北方,盯着那条漫长到让人绝望的边境线。



特别是在蒙古,那十万苏联机械化部队,就像一把冰凉的解剖刀,悬在中国的心腹之地华北平原上空。

军事推演里,装甲集群从蒙古出发,几个小时就能兵临北京城下。

所以才有了“北京随时准备疏散”这种听起来跟天方夜谭似的战备方案。

国家的钱袋子,一大部分都得掰开了揉碎了,撒到北方的防御工事、坦克和炮弹上。

海军想要新军舰?

空军想要新飞机?

等等吧,先得把家门口这条命保住。

这种被动挨打的憋屈,是中国整整一代军人的集体记忆。

直到1991年那个冬天。

巨变来得如此之快,快到让人反应不过来。

前一天还是剑拔弩张的百万大军对峙,后一天,继承苏联大部分家当的俄罗斯,连给士兵发工资的钱都掏不出来了。

叶利钦焦头烂额,想的不是怎么威胁邻国,而是怎么用伏特加和面包稳住国内。



维持那条横跨数千公里的庞大军事前线?

别开玩笑了,养不起了。

于是,世界军事史上最壮观的一次“大撤退”开始了。

驻扎在蒙古的苏军,一个师一个师地打包回国。

坦克被吊上火车,不是去前线,是拉回去当废铁卖。

曾经戒备森森的导弹基地,大门敞开,野草长得比半人高。

对于中国边防部队来说,对面的岗哨不再灯火通明,监听设备里的俄语交流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风声。

压在中国脖子上的那只手,松开了。

这不是喘了口气那么简单,这是整个国家的战略棋盘被瞬间擦干净,可以重新落子了。

中国的将军们第一次可以把目光从地图的北方,理直气壮地移向东南,移向那片蔚蓝色的海洋。

国防预算终于可以从陆军的壕沟里解放出来,投给那些嗷嗷待哺的海军和空军。

这是中国军事现代化真正意义上的起跑线。



北方的寂静,换来了中国未来三十年心无旁骛埋头发展的黄金时间。

一个帝国的垮塌,留下的烂摊子往往比帝国本身更麻烦。

苏联碎成了十五块,中国的西部和北部,一下子冒出来好几个陌生的邻居。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这些国家自己都懵了,一夜之间独立了,国界线在哪儿?

军队怎么管?

未来怎么办?

全世界都在看中国的笑话,等着看中国怎么处理这片混乱的“后院”。

是趁机捞一把,还是关起门来不管?

中国的选择,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没有落井下石,没有幸灾乐祸。



对那个最困难的俄罗斯,中国是最早伸出援手的国家之一。

1992年,当叶利钦还在为国内的经济焦头烂额时,中俄就坐下来,本着“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签了个《睦邻友好合作协定》。

这话说得平淡,但在当时,等于是给两国关系定了个调:以前的账翻篇了,咱们以后好好过日子。

最硬核的,是划定边界。

中俄那四千三百多公里的边界,曾经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埋了多少地雷,修了多少工事,只有两国军人自己知道。

可在苏联解体后的十几年里,两国硬是通过一轮又一轮的谈判,把每一寸土地都掰扯清楚了。

到2008年,中俄边界全线勘定。

这不仅仅是地图上多了一条线,而是把悬在中国头顶最大的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给彻底拆除了。

能用谈判桌解决的问题,绝不留到战场上。

对中亚那几个新邻居,中国的做法更显老道。

没去当“大哥”,而是攒了个局。

这个局最初叫“上海五国机制”,就是中国、俄罗斯,加上哈、吉、塔三个中亚邻国。



大家坐下来,目的很单纯:边境线上到底有多少兵,能不能互相通报一下,裁减一点,省得彼此心里发毛。

这个机制后来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成了今天的“上海合作组织”,不仅谈军事互信,还谈反恐,谈经济合作,硬是把一片潜在的火药桶,变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合作区。

从被动防守“北方狼”,到主动去跟邻居们“拜码头、立规矩”,中国的外交,在这十年里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

昔日最大的战略包袱,硬是被盘活成了战略后方。

卸下了安全的包袱,经济的发动机才能全力开动。

过去,中国的经济有个致命的软肋,叫“马六甲困局”。

简单说,中国需要的石油,八成以上得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进来。

那条水道又窄又长,一旦被人卡住脖子,全国的工厂和汽车都得趴窝。

苏联的解体,意外地给中国开了一扇“后门”。

俄罗斯和中亚国家,脚底下踩着海量的石油和天然气,但穷得叮当响,没钱没技术挖出来卖。

而另一边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对能源的渴求像个无底洞。

一个愁卖,一个愁买,还正好是邻居,这买卖简直是天作之合。



于是,一幅横跨大陆的能源版图徐徐展开。

地图上开始出现一些陌生的名字:中哈原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

这些钢铁巨龙,翻山越岭,穿过戈壁和冻土,把俄罗斯和中亚的能源,源源不断地输进中国。

中国的能源进口,第一次实现了“海陆并举”,不再是把所有鸡蛋都放在马六甲那个篮子里。

更有意思的是,那些冷战时期留下的“遗产”,也变废为宝了。

在黑河、满洲里、霍尔果斯这些边境口岸,苏联时期修的铁路、仓库,一度荒废,现在全都成了最繁忙的物流中心。

当年用来防备坦克冲击的警戒线,如今变成了排队过关的卡车长龙组成的黄金贸易线。

“一带一路”的构想,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这条被打通的陆上通道基础上,生长出来的。

北方安静下来,中国的战略重心得以南移,面向海洋。

而当年那些为了防备北方威胁而修建的铁路和口岸,却在新的时代里,成了中国向西开放、连接欧亚大陆的动脉。

1991年之后,中俄彻底划定了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界,昔日陈兵百万的对峙线,变成了平静的国界。



而中国也将战略重心转向东南沿海,曾经用于北方防御的巨大资源,被投入到海军的现代化建设中。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重庆“文强”之子的现状

重庆“文强”之子的现状

年代回忆
2025-05-13 20:05:32
两校合并!安徽拟成立新大学

两校合并!安徽拟成立新大学

双一流高校
2025-11-15 18:03:36
32国80万大军!乌军刚投降,武契奇发战争警报,中国早有预判

32国80万大军!乌军刚投降,武契奇发战争警报,中国早有预判

荷兰豆爱健康
2025-11-16 16:07:27
朱德去世后,中央费尽周折在攀枝花找到一名老妇,帮他完成遗愿

朱德去世后,中央费尽周折在攀枝花找到一名老妇,帮他完成遗愿

丞丞故事汇
2025-11-02 13:43:12
全运会最新奖牌榜:广东反超山东重回第一,江浙沪三强稳居前五

全运会最新奖牌榜:广东反超山东重回第一,江浙沪三强稳居前五

烧体坛
2025-11-16 00:01:03
谢什科最新伤情曝光!曼联宁可少打一人也不让他继续踢,原因揭晓

谢什科最新伤情曝光!曼联宁可少打一人也不让他继续踢,原因揭晓

罗米的曼联博客
2025-11-16 10:33:55
再见伊森!二换一得到18+7+6猛将,恭喜杜兰特!火箭队起飞

再见伊森!二换一得到18+7+6猛将,恭喜杜兰特!火箭队起飞

林夕说球
2025-11-16 10:36:05
最严厉对日警告后,中国首轮惩戒重击正式落下,日方措手不及

最严厉对日警告后,中国首轮惩戒重击正式落下,日方措手不及

郭长包工头
2025-11-16 13:03:57
汉寿亭侯是个多大的官,为什么关羽每次自报家门时都要特别提起?

汉寿亭侯是个多大的官,为什么关羽每次自报家门时都要特别提起?

小豫讲故事
2025-11-10 11:49:31
这是我见过的最震撼的变脸,堪称医学奇迹

这是我见过的最震撼的变脸,堪称医学奇迹

听风听你
2025-11-14 22:26:32
入伍后女友嘲讽我没出息分手,6年后同学会再重逢,我们已天壤之别

入伍后女友嘲讽我没出息分手,6年后同学会再重逢,我们已天壤之别

诡谲怪谈
2025-04-01 21:47:33
36岁中超名将收130万踢假球 获刑1年半 已考上北京某大学请求缓刑

36岁中超名将收130万踢假球 获刑1年半 已考上北京某大学请求缓刑

我爱英超
2025-11-15 18:13:10
美国不来G20 南非总统:将把下届“主席国”交给空椅子

美国不来G20 南非总统:将把下届“主席国”交给空椅子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15 15:36:01
00后沪漂女孩发文:将永远维护上海人!

00后沪漂女孩发文:将永远维护上海人!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15 19:44:16
中日交锋之际,美出兵南海,中方亮出狠活:数万导弹炸碎美日联军

中日交锋之际,美出兵南海,中方亮出狠活:数万导弹炸碎美日联军

原来仙女不讲理
2025-11-15 18:57:08
曼联中场引援首选已定!对巴莱巴兴趣下降,担心其与一人毛病相同

曼联中场引援首选已定!对巴莱巴兴趣下降,担心其与一人毛病相同

罗米的曼联博客
2025-11-16 08:57:53
血性!韩国队球员挑衅拜合拉木,王博豪为队友出头撞倒挑事者

血性!韩国队球员挑衅拜合拉木,王博豪为队友出头撞倒挑事者

懂球帝
2025-11-16 12:33:05
追光|42.195公里,连接了多少“大湾区奇迹”?

追光|42.195公里,连接了多少“大湾区奇迹”?

新华社
2025-11-15 22:09:03
十五运会羽毛球团体赛落幕,江苏队收获2金1银成最大赢家

十五运会羽毛球团体赛落幕,江苏队收获2金1银成最大赢家

澎湃新闻
2025-11-16 12:50:28
江西弃婴被加拿大夫妇收养,获奥运会冠军后称:我不会认亲生父母

江西弃婴被加拿大夫妇收养,获奥运会冠军后称:我不会认亲生父母

卷史
2025-11-08 14:48:31
2025-11-16 17:20:49
史之铭 incentive-icons
史之铭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158文章数 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公厕被打女孩"3年后确诊白血病求助:预估需四五十万

头条要闻

"公厕被打女孩"3年后确诊白血病求助:预估需四五十万

体育要闻

最佳新秀候选!2028美国男篮有他一个位置

娱乐要闻

宋佳二封,易烊千玺拿奖张艺谋乐开花

财经要闻

涉三宗罪 释永信被批准逮捕

科技要闻

雷军,怒了!刚刚连发多条微博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时尚
本地
手机
艺术
军事航空

提升冬日幸福感的8件小事,放松又治愈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手机要闻

Max Tech频道测试一加15手机,高负载场景下存在过热问题

艺术要闻

《多宝塔碑》最精良版本展出,更多细节被发现,原来大多数人练错了!

军事要闻

解放军报:武力介入台海 日本全国都有沦为战场的风险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