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拿乌克兰人的命,给欧洲的“体面”垫背了。
当挪威学者格伦·迪森直言“乌克兰已败,投降反而是保全”时,很多人觉得刺耳。
可现实比话更冷:战争打了三年,国土被占、人口锐减、青壮年成批倒下,而所谓“胜利”,只剩政客嘴里的口号和西方源源不断的军火账单。
![]()
最讽刺的是,一边是基辅高喊“没有乌克兰参与,任何和平都无效”,一边却是布鲁塞尔和华盛顿在密室里决定战与和的节奏。
泽连斯基看似站在聚光灯下,实则不过是棋盘上被推着走的卒子,他的“不谈判”姿态,不是出于民意,而是为了满足某些国家“拖垮俄罗斯”的战略执念。
多项民调早已显示,多数乌克兰民众渴望停火谈判。可他们等来的不是和平曙光,而是新一轮征兵令、更多防空警报,以及一句轻飘飘的“坚持就是胜利”。这哪是民主?分明是用民族悲情绑架全民赴死。
![]()
欧洲精英们嘴上说着“为乌克兰好”,行动却暴露了真实意图:只要战火还在烧,就能继续团结内部、压制异见、维持对俄制裁的道德高地。至于乌克兰人每天要面对多少炮击、多少亲人离散?那只是宏大叙事里的一行注脚。
更荒诞的是,明知军事胜利无望,西方仍源源不断输送武器。这不是援助,是延长痛苦的输血机。
每一枚炮弹落地,炸毁的不只是建筑,还有普通家庭最后一点安稳生活的可能。而这些代价,换来的不过是欧盟官员在记者会上一句“我们坚定支持乌克兰主权”的漂亮话。
![]()
迪森说得直白:继续打下去,结局只会更糟。每拖延一天和谈,乌克兰失去的就不只是士兵性命,还有未来几十年重建的根基。
若能在尚有谈判筹码时体面收场,保住现有控制区,对百姓而言已是万幸。可这套理性逻辑,在“政治正确”的语境里,竟成了“投降主义”的罪证。
可笑的是,那些鼓吹“战至最后一人”的声音,自己却从未上前线。他们在安全的办公室里规划“持久战”,在豪华酒店里讨论“战略耐心”,却要求一个已被炸成废墟的国家,用血肉之躯去证明某种虚无缥缈的“尊严”。
![]()
真正的尊严,不是死撑到底,而是在绝境中为人民争取活下去的机会。若连承认失败的勇气都没有,那所谓的“抵抗”,不过是把国家变成祭坛,把民众当成燃料。
乌克兰不需要英雄史诗,需要的是活命的出路。
当欧洲还在为自己的“道义优越感”沾沾自喜时,请看看基辅街头排队领救济粮的老人,听听顿巴斯难民营孩子的哭声,他们要的不是“光荣战败”,而是一个能让孩子平安长大的明天。
![]()
战争没有赢家,但有人必须止损。否则,今日的惨状,真会成为未来回望时“值得怀念的天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