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把“用户责任”,当挡箭牌了!
俞女士想退小米SU7,理由或许不够完美,但她的愤怒,戳中了小米营销体系里最虚伪的一环:用“小定”的名义收钱,干的却是“大定”的霸王条款;嘴上喊着“和用户交朋友”,背地里却把消费者当韭菜收割。
![]()
5000元,对普通人不是小数目。小米把它包装成“意向金”“小定”,让人误以为还能反悔。
可实际上呢?一旦过了7天犹豫期,系统自动锁单,配置不能改、订单不能撤、定金一分不退。这哪是小定?分明是披着羊皮的“强制成交”。
![]()
更讽刺的是,工作人员在车辆下线当天,才通知“置换补贴已停”,而政策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已公布。
俞女士半年来反复在交付群问补贴事宜,却无人主动告知。这不是疏忽,这是刻意的信息不对称。小米吃准了:等你车都下线了,沉没成本堆高了,就算心里憋屈,大概率也会咬牙提车。
![]()
这就是雷军式“极致效率”的另一面:把用户体验压缩成转化率,把客户服务简化成流程话术。
你说他违规?协议白纸黑字写着“不可退”;你说他失职?政策变动确实非门店可控。可问题在于,既然知道补贴政策关乎数万元差价,为何不在锁单前,做一次关键提醒?为何要把风险全甩给消费者?
![]()
小米总爱标榜,自己“透明”“真诚”,可这套定金机制,恰恰是最不透明的设计之一。
![]()
对比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人家的大定金额更高(1万-2万),但规则清晰、节点明确,甚至部分品牌在政策变动时会主动发邮件预警。
而小米呢?用5000元降低决策门槛吸引冲动下单,再用“法律效力”堵死退路,既要流量,又要免责,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网友骂雷军是“投机商”,并非空穴来风。从手机到汽车,小米的套路始终如一:饥饿营销造势、参数对标拉踩、粉丝社群裹挟、售后推诿拖延。
![]()
如今造车,更是把互联网那套“快进快出、流量变现”的逻辑硬套在重资产行业。可汽车不是手机,死机可以重启,失控可能要命;定金也不是游戏币,背后是一个家庭真金白银的信任。
更令人寒心的,是小米的态度。面对质疑,永远是“按协议执行”“系统无法操作”,从不反思制度是否合理。当用户因信息滞后损失上万元补贴,得到的不是歉意,而是一句冷冰冰的“定金不退”。这种傲慢,比条款本身更伤人。
![]()
有人说,俞女士该自己关注政策。没错,消费者有责任,但企业更有义务做到关键信息的主动触达。
尤其在长达半年的交付周期里,涉及数万元补贴的重大变动,竟无一人提醒,这不是服务缺失,是系统性漠视。
![]()
雷军总说“感动人心”,可真正感动人心的,不是发布会的哽咽,而是对用户困境的共情与担当。
如果小米真把用户当朋友,就该在政策出台后第一时间群发通知,就该在锁单前确认客户是否知悉补贴变化,就该在争议发生时多一分体谅而非机械执行条款。
![]()
可惜,现在的小米,早已不是那个“为发烧而生”的极客团队,而是一家深谙流量操控、精于风险转嫁的商业机器。它的“高效”,正在吞噬本该有的温度;它的“理性”,正在碾碎普通人的信任。
![]()
俞女士或许最终拿不回定金,但她的遭遇,给所有准备下单小米的人敲响警钟:当你以为在享受“性价比”时,可能正掉进一场精心设计的“不可逆交易”陷阱。
雷军若真想做百年企业,请先学会:尊重用户的后悔权,比守住5000元定金,更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