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堂堂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现在能跑远洋的本国商船只剩180艘,全球排名都掉到20名开外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有些专家还振振有词地说"造军舰就够了,商船找国外买",这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让我们一起来剖析这场牵动美国命脉的海运危机。
![]()
家底快见底了
先来看一组扎心的数字:目前悬挂美国国旗的远洋商船只有180艘左右,这个数量甚至不如某些欧洲小国。
要知道,在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商船队规模曾超过1000艘,承担着全球一半以上的海运任务,如今这个局面,着实让人唏嘘。
![]()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复杂,首先是造船成本问题,在美国造一艘商船的价格是韩国的两倍多,船员薪资更是国际水平的三倍。
其次是政策限制,1920年出台的《琼斯法案》规定,在美国境内航行的船只必须由美国制造、美国船员操作,这本意是保护本国产业,结果却导致国内航运成本居高不下。
![]()
恶性循环难破解
更糟糕的是,这种困境正在形成恶性循环,由于商船订单稀少,美国造船厂纷纷转型或倒闭,目前全国主要造船厂只剩6家,而中国有超过1000家。
技术工人大量流失,最鼎盛时期美国有50万造船工人,现在不足10万,就连修船都要往国外跑,去年美国海军一艘驱逐舰维修竟然要送到日本去。
![]()
这种状况已经影响到国家安全,2021年美军从阿富汗撤军时,就因缺少可用商船,不得不租用多国船只运输物资,平时可能不觉得,一到关键时刻就抓瞎。
政策打架困局多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内争论不休,一派主张放开限制,允许购买外国便宜船只;另一派坚持要保护本国造船业,国防部更是左右为难:既要维持军舰建造能力,又担心商船队萎缩影响战时运输能力。
![]()
其实这个问题早有征兆,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就逐步把商业造船业务转移到日本、韩国。
当时觉得省钱划算,现在才发现是"捡了芝麻丢",如今韩国每年能造1000多艘商船,美国一年却造不了10艘。
![]()
转型之路在何方
不过美国人也在想办法破局,最近国会通过了《国防生产法》,拨款28亿美元扶持本国造船业。
一些州开始重建 vocational school(职业学校),培养电焊工、管工等专业技能人才,海军也尝试与私营船厂合作,利用商船订单维持基本产能。
![]()
但转型之路并不轻松,新一代工人不愿意从事重体力劳动,自动化造船技术又跟不上亚洲国家,更重要的是,船厂需要持续稳定的订单才能维持运转,而美国商船市场已经萎缩了三十年。
结语
这场海运危机给所有国家都提了个醒:实体经济才是立国之本,美国靠着金融、科技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可能没想到有一天会在最基础的造船业上栽跟头。
![]()
如今他们要重振造船业,恐怕得花上比当初放弃时多十倍的力气,这也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了看家本领,毕竟关键时刻,能靠得住的还是自己的真本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