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刷到那条‘AI看相’没?
![]()
上传一张自拍,三秒告诉你‘35岁财富爆发’,评论区齐刷‘准到哭’。
![]()
”我盯着那行字,脑子里蹦出的不是运势,而是6500万用户一年往里面砸的真金白银——23%的涨幅,比基金都猛。
屏幕前的你我都清楚,那不是命,是算法把焦虑切成标签,再按斤卖回给我们。
北大实验室把83%的人锁进问卷,结论直白:我们要的压根不是未来,是今晚能睡个踏实觉。
控制感、确定性、希望感,翻译成人话就是——“按了电梯按钮灯就亮”。
算命App聪明,把按钮做成彩虹色,还加震动反馈,你咔哒一下,多巴胺直接+1。至于电梯来不来,谁在乎?
手指已经爽过。
可老派师傅不玩这套。
张师傅72岁,去年把罗盘收进抽屉,开了短视频,签名写着“不算命,只讲理”。200万粉丝追着他问“该不该辞职”,他张嘴先来一句:“你银行卡余额先告诉我。
”弹幕瞬间清醒。
他把“改运”拆成三步:记账、健身、拉黑消耗你的人。
评论区有人怼“这还叫算命?
”他回:“算个屁,命是黏土,你不揉它永远是一坨土,蒸不成碗。
监管文件3月砸下来,137款App连夜下架,理由写得客气——“违规收集个人信息”。
翻译一下:他们把你的分手记录、定位、购物车里9块9的转运手链打包卖给保险公司,回头再推你一份“破情劫套餐”。
剑桥那帮学者把中西方命运观摆一起对比,发现咱们62%的案例信“人能改”,西方只有31%认命。
数据背后,是儒家偷偷塞给我们的彩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说人话就是——键盘敲烂,也别把方向盘交给算法。
我上周约了一位转型成“人生规划顾问”的前算命师,她递给我的不是塔罗,而是一张A4表格:左边写“最烂结果”,右边写“兜底方案”。
中间三个大字:先睡觉。
她说过去十年在庙门口支摊,见过一千张脸,同一道题目“我能不能暴富”,答案其实只有一句——“你几点起床?
”把问题翻过来,命就翻过来。
她收咨询费按小时算,比八字批命贵,但回头客更多。
为什么?
客户出门带走的不是“你明年遇贵人”,而是第二天7点闹钟响时,真的爬起来了。
所以下次再刷到“3秒看透一生”,别急着上传自拍,先问自己:到底想被安慰,还是想被点醒?
电梯按钮可以亮,可腿在你身上。
命是黏土,别让它在屏幕里风干。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