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不少人在网上吐槽,物业服务的是公共区域,我家屋内的卫生、维修全由我自己负责,为什么收取物业费却要按房产证面积?这样不合理,应该按照每户的公摊面积收费!
这种质疑乍一听貌似合理——服务公共区域就应该按照公共区域面积收费,但仔细分析可知,这种说法难以成立,因为物业费的关键不在于以哪个面积为准,而要看维持小区运营所需的成本是多少,这些成本如何由业主按比例分摊?是合法性、合理性、公平性、实操性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
图片
01
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
我国《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条明确要求“物业费应当按照业主拥有的物业的建筑面积来计算”,房产证上的面积必然包含套内面积与公摊面积两部分。这一规定旨在统一计费标准,避免各地自行其是。而且建筑面积是经过法定测绘机构核实的产权面积,具有权威性和唯一性。
02
服务成本的覆盖逻辑
物业费的标准依据必然是物业的服务成本,包括人员工资、共用部位及设施设备维护、清洁卫生、绿化养护、安全秩序等,核心是维持小区“公共系统”的正常运转,而非仅覆盖公摊区域的日常维护。
![]()
图片
“公共系统”包括消防系统、供水供电、电梯、排污主管网、中控室等,这也是物业服务成本的大头。这些系统的正常,才能保障业主“专有部分”(室内)的正常生活,所以物业服务绝不是公摊区域那么简单。
不管是按照房产建筑面积还是公摊面积,同一个服务区域的运行成本基本是固定的,即便是按照公摊面积分摊,无非是单价提高而已,无实质性差别。
03
公平性的多维考量
![]()
图片
不同户型、楼栋的公摊面积占比差异极大,若按公摊面积收费,高层业主负担的成本可能是多层业主的3倍以上。而按建筑面积收费,让业主的缴费金额与享受的服务相做到匹配,拥有的建筑面积越大,承担的公共义务相应也越多。
04
实操性要求
房产证上的建筑面积是经过政府部门备案的法定数据,具有极高的透明度和可信度。而公摊面积的计算涉及范围界定和分摊比例等复杂性问题,普通业主很难核实,容易引起分歧与质疑。
![]()
图片
因此,物业费按照建筑面积计算不是哪个物业公司说了算的,这是国家层面的整体设计,在出台前必然是经过了合法性、合理性、公平性的论证。
业主在生活中不应将对物业费的质疑迁怒于物业公司,甚至以此为理由拒交物业费。如果物业公司因为收费率低难以维持运营而导致服务质量下降,这是对已交费业主权益的侵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