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回家停好车,都面临一场与墙壁、邻车的“贴身博弈”,要像“特工”一样,才能勉强侧身挤下车门。这不是电影桥段,而是某小区业主购买靠墙车位后的真实日常。
当这桩烦心事闹上法庭,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震泽人民法庭的法官没有停留于在办公室里翻阅卷宗,而是走进地下车库,用一次特殊的“现场实测”,量出了法律的尺度,测出了司法的温度。
王先生于2020年购房时一并购买了案涉车位,房屋与车位都于2021年年底交付给了王先生。王先生购得车位后,因暂无使用需求,并未实地查看车位具体情况,直到2023年装修完成准备入住时,才发现他的车位右侧紧靠墙壁,虽然车停得进去,人出来却成了难题。
王先生多次与开发商沟通未果,无奈诉至法院,要求解除与开发商签订的车位协议,并退还购车位款。
为查明事实,法官带着《车库建筑设计规范》走进了案涉地下车库。
根据规范,机动车库应根据停放车辆的车型外廓尺寸进行设计,小型车外廓尺寸总宽为1.8米,机动车间横向净距为0.6米(微型车、小型车),机动车与墙、护栏及其他构筑物间净距横向为0.6米(微型车、小型车),垂直式停车方式平行通车道方向的最小停车位宽度为2.4米。
在双方当事人的见证下,法官进行了测量,查明案涉车位左侧车位线中轴线至右侧车位线外侧约有2.4米。表面看,案涉车位2.4米的宽度似乎刚好达标,但因为案涉车位本身靠墙,右侧车位线外侧距离墙面仅有5厘米的距离,近乎“无缝衔接”,导致车辆无法居中停放。
法官还用警车进行了现场实验,当警车停入案涉车位后,现实困境一目了然,车辆中轴线与墙壁的距离远远不足0.6米规定净距,在左侧车位有车的情况下,驾驶员停车、开门、上下车存在极大障碍。法官还比较了案涉小区其他靠墙车位,发现大部分车位线外侧距离墙面的距离均比较充裕。
“国家标准设定最小净距,正是为了保证车辆停泊后人员能够正常上下车,当这一基本功能无法实现时,车位的核心使用价值就受到了实质损失。”完成现场勘查和实验后,法官进行了释法说理。
开发商工作人员立刻表示案涉车位对王先生来说使用确实不方便,愿意为王先生更换车位,王先生可以从未售出的车位中自行挑选一个。
最后,王先生选中了一个心仪的车位,法官组织双方现场签署调解协议,确认开发商为王先生更换车位,并为双方确定了更换车位合同的时间。
法官用手中卷尺量出车位宽窄,用实验还原真相,用深入现场的步履丈量出司法为民的生动注脚。(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昂 通讯员 秦诗雲)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