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5日的青岛军港,多艘舰艇列阵待发——当汽笛声响彻港区时,中国海军989编队正式起航:这艘“移动军校”不仅载着2100余名官兵与学员,还捎上了10余名外籍军事留学生,一场“远海实训+东南亚三国文化军事交流”的任务就此启动。
![]()
989舰
编队里的“王牌教员”很有看点:被称为“海上流动大学”的郑和舰,作为中国首艘远洋训练舰,航迹早覆盖三大洋六大洲,2015年更是拿下“功勋训练舰”的称号;而071型登陆舰长白山舰则是“实战派代表”,亚丁湾护航、欧洲五国出访、中柬联演……这些硬核履历,都成了学员们的“活教材”;再加上“向前进1号”训练船的加持,整个编队就是一座“能闯大洋的军校”。
![]()
郑和舰
这次远海之行,学员们可不是“搭顺风船”,每个课目都藏着“硬核实操”:
- 地文航海训练时,学员们要趴在海图桌前,对照雷达数据标注礁石、水深,用比例尺测算航线,还要结合实时海况调整航行计划,误差不能超过1海里,这是舰艇规避风险的“基础功”;
- 天文航海课选在夜间展开,大家握着六分仪观测天体高度,再与航海天文钟比对时间,通过公式计算舰艇精准位置,哪怕遇到多云天气,也得凭借经验完成定位;
- 长白山舰还会联动“野马”气垫艇开展进出坞合练,学员分组负责母舰航向调整、气垫艇姿态控制,要在风浪中实现精准对接,结束后还要通过喷淋装置完成艇体降温实操;
- 应急处置演练更具挑战性:模拟动力系统故障时,学员需在30分钟内排查问题、完成检修;消防和救生演练中,穿救生衣、投放救生艇、模拟落水救援等流程,都要在甲板上快速推进,教官全程记录打分。
而与外籍学员混编同训的安排,更像是给课堂加了“国际视角buff”:操作导航设备时,中外学员共用双语标识和资料,配合完成GPS与惯性导航系统的切换操作;讨论航行方案时,不同军事文化碰撞出新思路,大家还会分享各自国家的航海训练经验,这种“实操中交流”的模式,比单纯的理论座谈更有价值。
等靠泊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港口时,编队还会端出“中国风”活动:甲板招待会上的传统文艺表演、参观见学里的文化交流,让军事访问多了层“文明对话”的温度。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任务是海军“远海育人”的新探索:参训人数更多、学员类型更丰富、课目设置更贴近实战——说白了,就是要让学员在“闯远海、访他国”的过程里,既练出“能驾舰闯大洋”的硬本领,也攒下“能跨文化交流”的软实力。
![]()
前进一号舰
此刻,这支载着“未来海军力量”的编队正驶向深蓝。远海课堂里会有哪些“风浪课”?三国访问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不妨蹲一波后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