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鼻子“上瘾”之后:你的鼻腔正被错误用药悄悄伤害
你是否曾在鼻塞难忍时,依赖喷雾剂带来瞬间的呼吸畅通?但不久后,却发现不用药鼻塞更甚,甚至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维持效果?如果你的经历与此相似,那么你的鼻子可能已对药物产生了“依赖”,而这很可能就是药物性鼻炎的征兆。
被药物“绑架”的鼻子
长期滥用鼻用减充血剂如羟甲唑啉、赛洛唑啉、萘甲唑啉等。它们能迅速激动肾上腺素能受体,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减轻鼻腔黏膜的充血、肿胀,从而快速缓解鼻塞症状。但《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明确指出,减充血剂是治疗鼻炎的二线药物,且连续用药不能超过2周,否则将导致反跳性鼻塞,发生药物性鼻炎。
![]()
鼻用减充血剂中的血管收缩成分能迅速收缩鼻腔血管,带来暂时的鼻塞缓解。然而,一旦连续使用超过一周,或过量使用,鼻腔血管便会逐渐丧失自我调节能力,触发反跳性充血——即停药后鼻塞反而加剧,形成难以摆脱的恶性循环。
更为严峻的是,这种损伤往往具有不可逆性。长期滥用会导致鼻腔黏膜纤毛功能受损、结构发生改变,甚至可能引发肥厚性鼻炎,使得后续治疗更加棘手。
![]()
自我诊断
高度依赖:停药后鼻塞症状迅速加重,用药后虽能迅速缓解,但效果持续时间日益缩短。
用量攀升:为维持效果,不得不不断增加用药剂量或频率。
长期连续使用:若已连续使用超过一周,则已迈入过度使用的危险区域。
若你发现自己符合上述特征,请立即停止使用鼻用减充血剂,并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戒断打破循环——鼻腔冲洗
药物性鼻炎可通过停用鼻减充血剂、鼻腔冲洗、局部糖皮质激素、口服抗组胺药、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在医生指导下戒断鼻用减充血剂的过程中,以及日常鼻腔护理中,鼻腔冲洗这一物理疗法备受耳鼻喉科医生推崇。
为什么鼻腔冲洗至关重要?
1. 安全替代,缓解戒断不适
在停用减充血剂的初期,鼻腔冲洗能通过温和的物理方式清除鼻腔分泌物,有效缓解鼻塞症状,助力患者平稳度过戒断期,且无需担忧药物依赖风险。
2. 修复受损,重建鼻腔健康
药物性鼻炎患者的鼻腔黏膜往往处于受损状态。采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进行冲洗,有助于恢复鼻腔的正常湿润环境,促进黏膜纤毛功能的修复,为鼻腔提供药物难以企及的康复条件。
3. 物理清洁,根源护理
冲洗能直接清除鼻腔内的黏液、过敏原、灰尘及炎性介质,减轻鼻腔负担,为鼻腔的自愈创造有利条件。
![]()
对于已出现药物依赖迹象,或希望安全护理鼻腔的人群而言,鼻腔冲洗应成为日常护理的必备环节。别让短暂的通畅,换来长久的依赖。 当你的鼻子发出“求救信号”,不妨放下那瓶让你欲罢不能的喷雾,转而尝试更温和、更安全的物理护理方式。给鼻子一个自我修复的机会,让它重新拥抱自由呼吸的美好。
(本文参考耳鼻喉科医学共识编写,旨在普及鼻腔健康知识。如疑似药物性鼻炎,请及时就医诊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