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11月初,特朗普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一档深度访谈中抛出惊人言论:“能与中国携手合作,反而是一种幸运。”这番语气缓和的表态瞬间引发全球关注。
那位曾以“让美国再次伟大”为口号、高调对抗中国的政治强人,如今却主动释放善意信号。
表面看是外交姿态的重大调整,实则背后交织着贸易战带来的连锁创伤、经济疲软、党派围剿以及个人执政危机等多重压力。
他对华态度的软化,并非战略升级,而是迫于现实的生存抉择。
这一转变究竟是深思熟虑的政治谋略,还是走投无路下的被动妥协?
![]()
特朗普为何转弯
特朗普对中国的立场转向堪称彻底逆转。
就在一年前,他还在公开集会上宣称要“让中国为美国的经济损失埋单”,而今却主动示好,看似突兀,实则早有伏笔可循。
自10月底结束亚洲访问回国后,他面对的是一个濒临失控的国内局面:联邦政府陷入停摆、财政赤字飙升、民众情绪焦躁、两党对立加剧。若不迅速止血,他的政治生命恐将提前终结。
![]()
过去十二个月里,由美方发起的贸易战已酿成广泛经济震荡。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高额关税,并未兑现当初承诺的繁荣景象,反而导致农产品出口断崖式下跌、工业生产停滞不前。
尤其遭受打击的是美国大豆种植户——这群曾经最忠诚的支持群体,因中国转而从巴西与阿根廷采购而失去主要市场。
中西部广袤平原上的粮仓积压着大量滞销作物,而这些农户手中的选票,正成为特朗普亟需挽回的关键力量。
![]()
更严峻的是,众多美国企业正深陷政策泥潭。
原材料价格攀升、海外订单萎缩、资本撤离加速,汽车制造、半导体及消费电子等行业首当其冲。
特朗普原本设想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国屈服,结果却是美国自身付出了沉重代价。
与此同时,国家经济增长持续放缓,财长已在内部会议中警示第四季度可能出现负增长。
![]()
特朗普深知,若继续坚持强硬路线,不仅宏观经济可能滑向衰退深渊,其连任前景也将岌岌可危。
因此,在采访中突然强调“维持与中国的良好关系”“合作优于对抗”,并不令人意外。这不是敌意消退,而是战术性退让。
他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来集中资源应对更为紧迫的内政挑战。这种转向并非出于远见卓识,而是现实倒逼下的无奈选择。
![]()
特朗普被迫“暂时休战”
要真正理解这场外交变调,必须回归美国本土政治生态。
近几周来,美国政坛接连发生重大变动:民主党接连拿下三场关键地方选举,令共和党阵营措手不及。
加利福尼亚州完成新一轮选区重划,分析指出此举有望在未来国会选举中为民主党额外争取至少五个席位。
纽约市长职位落入民主党手中,弗吉尼亚与新泽西的州长竞选也相继失守。
![]()
这些胜利并非偶然,而是民主党系统性反攻的一部分。其核心目标清晰明确:夺取国会控制权,为明年中期选举奠定胜局。
目前众议院席位分布为共和党219席、民主党213席,优势微弱至极。
任何小幅波动都可能重现2018年的噩梦——当年中期选举失利后,特朗普多项议程被全面冻结。
如今,民主党正复制当年策略,从基层入手,逐步瓦解共和党的防线。这一点,特朗普心知肚明,且倍感压力。
![]()
这不仅是权力博弈,更关乎总统职位能否延续。面对日益收紧的政治空间,他必须做出取舍。
若在对华议题上继续激进,只会加剧外部紧张,拖累本已脆弱的经济;若适度缓和关系,则可腾出手来专注应对党内威胁。
而这正是他当前采取的实际路径。财政官员贝森特亦公开表示,美国并无与中国全面脱钩的意图。
此番言论实质是对总统意图的官方背书:对外求稳,对内破局。
![]()
特朗普清楚,此刻延续贸易战无异于自我伤害。
他必须先稳住经济基本面,恢复政府正常运转,否则公众不满将如雪崩般不可收拾。
不过,“暂时休战”绝不等于战略和解。
在他眼中,中国仍是长期对手,只是当前国内风暴让他无力分身。
可以说,嘴上说着合作,心里仍在盘算得失。他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稳住局势,保住选票。
![]()
“发红包”救局?
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形势与民众怨气,特朗普祭出一项新举措——向每位美国公民发放2000美元现金补贴。
这项政策表面上打着“惠民”旗号,实则充满政治计算。
他声称资金来源于“关税收入”,并宣称新一轮关税将为国库带来高达1万亿美元收益。
然而,多数经济学家指出这只是夸大宣传,真实收入预计不足5000亿,甚至更低。
![]()
问题在于,关税并非凭空产生的财富,而是由本国企业和消费者共同承担的成本转移。
进口商品税率提高后,零售价格上涨,最终买单者仍是普通家庭。
换言之,特朗普计划用美国人自己支付的钱来回馈他们。
这种“左手收钱、右手发钱”的操作不仅难以提振真实需求,反而可能进一步推升通胀水平。
![]()
更为棘手的是,联邦政府因长时间停摆已造成巨大损失。
财政部数据显示,超过一个月的停摆使GDP缩水1.5%,企业投资意愿急剧下滑,公共服务大面积瘫痪,民怨四起。
在此背景下,所谓的“发钱计划”显得苍白而无力。
![]()
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警告称,第四季度经济增长或将“腰斩”。
拜登也趁势发声,批评特朗普的经济治理方式“如同玩火”。
民主党正借机将“经济低迷”的责任全数归咎于现任政府。对特朗普而言,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他原希望通过现金刺激缓解民意反弹,却可能适得其反——一旦承诺无法兑现,或通胀继续恶化,公众愤怒将更加猛烈地指向他本人。
![]()
这正是他最担忧的局面。他迫切需要一个外部缓冲带,而中国恰好是最易操作的对象。
展现出“愿与中国合作”的姿态,有助于稳定金融市场预期,减轻经济下行压力,同时向选民传递一种积极信号:总统正在积极改善国际关系。
这类举动的政治表演意义远超实际成效。
特朗普并非真心拥抱合作,而是走投无路下的临时应对。
![]()
结语
特朗普今日所面临的困局,归根结底源于其自身决策失误。
贸易战扰乱了经济节奏,民粹主义耗尽财政储备,政治对抗导致国家机器停摆。
如今,他口中所说的“与中国合作是一种幸运”,其实是不得不低头的无奈承认。
真正令他恐惧的,从来不是中国的崛起速度,而是美国内部日益加深的分裂与衰败。
当民主党步步紧逼、经济持续萎靡之时,他的“合作论”更像是一场孤注一掷的自救豪赌。
美国真正的危机,早已不在边境之外,而在国门之内。
当一位领导人习惯性地将外部对手当作遮掩内部溃烂的幕布时,那说明真正的风暴,已经悄然逼近家门。
参考资料:
《选民抱怨“经济不行”,“枪口”对准特朗普》 新华网 2025年11月6日
《特朗普“画饼充饥”之际参议院终于就结束“停摆”达成一致》 新民晚报 2025年11月10日
《特朗普:与中国合作能让美国更好》 参考消息 2025年11月6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