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胖东来官宣年营收冲200.35亿,我朋友圈里做零售的朋友炸了:“一个河南许昌的本地超市,凭啥干赢全国铺了3000家店的永辉?”
去年我专门飞许昌逛了胖东来的时代广场店,进门5分钟就懂了——它的货架、灯光,永辉能抄;但员工蹲在地上给顾客擦鞋、水果标着“不甜包退”、连卫生间配戴森吹风机的“底气”,永辉学不来。
这200亿的营收,根本不是“卖货卖得多”,是“把员工当人、把顾客当家人”攒出来的——这东西,是胖东来的“魂”,抄不走。
![]()
一、先拎清200亿的逻辑:不是“使劲开店”,是“顾客逼着想花钱”
胖东来这次破200亿,是“主动控制增长”的结果:
它至今只在河南开了10家店,不像永辉那样全国铺店;创始人于东来早定了规矩“每年营收增长不超过20%”,今年能破200亿,是因为老顾客嫌卖场太小,“逼”着它扩了2000平的生鲜区。
对比永辉就扎心:去年永辉关了150家店,营收跌了12%——不是永辉不会开店,是它的店“没让人想再去的欲望”:我家楼下的永辉,水果区的苹果放了一周都没换,员工脸垮着,我买过一次就再也没去过。
胖东来的200亿,是“复购”堆出来的。去年我在许昌店买了箱橙子,回家发现3个酸的,第二天拿去退,员工不仅给我换了箱新的,还塞了盒蓝莓:“是我们没挑好,您别嫌麻烦。”——换作永辉,大概率会说“生鲜不退不换”。
二、胖东来的“魂”:对员工掏心,员工才会对顾客掏肺
零售行业的通病是“压榨员工换利润”,但胖东来偏要反着来——它给员工的待遇,是行业里的“天花板”:
1. 工资是同行的2倍,不玩“绩效克扣”
胖东来基层员工月薪6000-8000,店长月薪2万+,比永辉同岗位高2倍;而且从不扣绩效——于东来说“员工挣不到踏实钱,怎么会对顾客好?”
我在许昌店跟理货员聊天,她告诉我:“我以前在永辉当收银员,月薪3000还得扣这扣那,现在在胖东来,工资够我给孩子报兴趣班,我能不对顾客笑吗?”
2. 员工敢“骂老板”,老板还得认罚
胖东来有个“全员投诉箱”,不仅能投诉同事,还能投诉于东来本人。去年有员工投诉“于总开会开到晚上9点,影响下班”,于东来直接罚了自己5000块,还在员工群公开道歉:“是我没考虑大家的休息,以后开会不超过7点。”
而永辉的员工呢?我朋友在永辉当理货员,上个月因为货架摆得不够整齐,被罚款100——她跟我说“我连自己的情绪都顾不好,哪有心思管顾客舒不舒服?”
3. 给员工“兜底的安全感”,不用“后顾之忧换业绩”
胖东来的员工,父母看病能报80%医药费,孩子上学有教育补贴,买房能借公司的无息贷款——于东来说“员工没了愁事儿,才会真心对顾客好”。
去年这个理货员的妈妈做手术,公司给报了4万医药费,她跟我说:“公司把我当家人,我不把顾客当家人,良心上过不去。”
三、抄不走的“服务细节”:不是“装样子”,是“真兜底”
胖东来的服务细节,看着都是“小事”,但背后的“兜底规则”,是永辉学不来的:
1. “无理由退货”:穿旧的衣服也能退
胖东来的“无理由退货”,是真的“没理由”——去年有个顾客退了件穿了8个月的羽绒服,员工直接给退了全款,只说了句“您穿着不舒服,是我们的问题”。
而永辉的“无理由退货”,是“7天内、不影响二次销售”——我去年在永辉买了件T恤,拆了吊牌没穿,第8天拿去退,被拒了:“超过7天,不退。”
2. 损耗算公司的,员工敢给顾客挑最好的
胖东来的水果区,每天要扔200斤“不够新鲜”的水果,这些损耗全算公司的,不用员工赔——所以员工敢拿最甜的苹果给顾客,不用“把快坏的藏在下面”。
但永辉的水果损耗,要扣员工绩效——我家楼下的永辉,货架最上面是新鲜水果,下面全是快坏的,员工会跟我说“下面的更便宜”,其实是怕损耗扣钱。
3. 顾客的“小事”,是员工的“急事”
上个月有个顾客在胖东来买了个电饭煲,晚上10点打电话说“不会用”,值班员工直接打车去顾客家,教了半小时才走——这不是“公司规定”,是员工自己觉得“顾客的事儿不能等”。
而永辉的客服呢?我上次买了个电磁炉不会用,打电话给客服,对方说“您看说明书吧,我们下班了”。
四、零售的本质:不是“卖货”,是“卖让人踏实的信任”
现在的消费者,不缺“买东西的地方”,缺的是“买得踏实、买得开心的地方”:
• 买水果怕不甜,胖东来标着“不甜包退”,你就敢放心拿;
• 买衣服怕不合适,胖东来能“穿旧了退”,你就敢大胆试;
• 哪怕买瓶水,也想找个“员工笑着打招呼”的地方。
永辉抄了胖东来的“装修风格”“服务话术”,但没抄到“信任”——顾客进永辉,是“不得不买”;进胖东来,是“愿意来买”。
五、为啥没人能复制胖东来?因为“舍不得把利润分给员工”
零售行业的老板,都想着“低成本、高利润”:永辉的毛利率是20%,胖东来的毛利率只有12%——于东来把多出来的8%,全分给了员工和顾客。
有同行问于东来“怎么赚更多钱”,于东来说:“我开超市不是为了赚大钱,是为了让员工和顾客都能踏实过日子。”
这句话,没几个老板能真心说出来——大多老板想的是“怎么让员工多干活、少拿钱,怎么让顾客多花钱、少挑错”。
结尾:你愿意为“有温度的店”多花钱吗?
我从胖东来许昌店出来的时候,拎了满满两大袋东西——不是我需要那么多,是我觉得“在这儿花钱,踏实”。
现在很多店都在说“提升服务”,但大多是“员工逼着笑、服务逼着做”,顾客一眼就能看出来“假”。而胖东来的“真”,是“对员工真、对顾客真”,这东西,装不出来,也抄不走。
最后想问你:你遇到过“像胖东来一样有温度的店”吗?你愿意为“让人踏实的服务”多花点钱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