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11月中旬,养猪群里就炸开了锅:“我家出栏价又跌了,16块2一公斤,比上周少卖4毛3!”“腌腊都开始了,咋还不涨价?”更有人急得直跺脚:“再这么亏下去,下个月就得卖母猪!”但11月15日最新猪价背后,藏着不少“反常识”信号——看似低迷的行情里,有人已经开始悄悄布局,有人却还在盲目扛价。
![]()
我帮邻村养猪户老周算成本时发现,他按16.24元/公斤出栏,一头猪亏200多;可隔壁养殖场因为控制了出栏体重,居然能少亏50块。可见现在养猪,不是“等涨价”那么简单,得先搞懂“价为啥跌、啥时能稳、现在该咋干”。
一、猪价跌到16.24元/公斤,真不是因为消费没起来?
很多人觉得“猪价跌就是消费不行”,但11月15日的数据却有点“矛盾”:一边是全国生猪出栏均价16.24元/公斤,环比跌0.43元/公斤;另一边南方腌腊已经零星启动,白条走货比10月快了两成。到底是消费没发力,还是另有隐情?
先看供给端的“放量冲击”,这才是跌价的主因。11月规模场都在冲年底出栏量,有的甚至比原计划多卖10%,市场上猪太多,价自然压下来。我认识的某集团猪场负责人说:“11月任务重,只要不亏太多就卖,上周每天出栏量比10月多200头。”而且冬季疫病风险大,不少散户怕猪生病,也赶在11月出栏,导致市场上标猪、大猪扎堆——11月15日出栏均重123.84公斤,虽然环比只涨0.02公斤,但比去年同期多了3公斤,相当于每头猪多卖3公斤肉,进一步拉低了价格。
再看消费的“回暖假象”,看似热闹实则力度不足。南方腌腊确实开始了,但今年气温比去年高,腌腊进度慢了近半个月,有的腊肉厂甚至推迟了收猪时间。老周上周给腊肉厂送猪,对方压价1毛5,说“现在肉多,不急着收”。而且终端消费没跟上,菜市场猪肉零售价虽然比10月涨了1块,但销量没起来,摊主王姐说:“买肉的还是挑便宜的买,一次买2斤以上的少了。”
其实算笔账就明白:现在不是消费没动,而是供给“超了”消费的增量。就像菜市场一天能卖100头猪,现在来了120头,就算有人多买,价也很难涨上去。
二、仔猪价止涨,补栏的人少了,是怕了还是等机会?
11月15日仔猪出栏均价33.44元/公斤,环比只涨0.1元,之前连续3周的小涨势头突然停了。不少养猪人纠结:“现在补仔猪,明年春天能不能赚钱?”也有人直接说:“不敢补,怕明年价更低。”仔猪价止涨背后,是养猪人对后市的“谨慎情绪”,但也藏着不一样的判断。
先看补栏的“顾虑点”,疫病和行情双压力。冬季是猪病高发期,尤其是非洲猪瘟,不少散户怕补了仔猪生病,宁愿空栏也不冒风险。老周的堂弟就说:“去年冬天补了20头仔猪,死了5头,今年不敢再赌了。”而且对明年行情没信心,朱增勇研究员预测2025年生猪均价可能跌到13.6-15.3元/公斤,比2024年低10%-20%,现在补仔猪,明年出栏时可能正好赶上低价,一头亏几百。
再看少数人的“逆市布局”,大企业在悄悄补。虽然散户不敢动,但大型猪企没停,某上市猪企11月仔猪采购量比10月多了15%,他们算的是“成本账”——现在仔猪价33.44元/公斤,比9月便宜了2块,而且自己有疫病防控体系,风险可控。该企业负责人说:“现在补仔猪,明年4月出栏,就算价15元/公斤,也能赚点,要是等到大家都补,仔猪价涨了反而不划算。”
还有个细节:标肥价差缩小到-0.54元/公斤,意味着养肥猪不划算,不少人转养标猪,对仔猪的需求结构变了。以前有人喜欢养到130公斤以上的肥猪,现在更愿意养110公斤的标猪,出栏快、风险小,对仔猪的体重要求也变了,导致部分仔猪不好卖,价自然涨不动。
三、年底猪价能反弹吗?这2个时间点很关键,别错过
养猪人最关心的就是“年底能不能涨价”,有人盼着涨到18元/公斤,有人觉得能稳住16元就不错。结合11月15日的数据和机构预测,年底猪价不是“能不能涨”,而是“啥时涨、涨多少”,这2个时间点要盯紧。
第一个关键时间点是11月底到12月初,看腌腊进度。如果南方腌腊在12月上旬进入高峰期,每天多消耗5万头猪,猪价可能会涨0.5-1元/公斤。但要是进度慢,比如到12月中旬才发力,那涨价时间就会推迟,而且力度会弱。现在已有部分腊肉厂开始加大收猪量,某腊肉厂厂长说:“12月打算收1万头,比去年多2000头,要是收得到,价可能会涨点。”
第二个关键时间点是12月下旬到春节前,看出栏节奏。如果12月中旬规模场完成年度出栏任务,后面放慢出栏,市场上猪少了,价可能会反弹;要是还在冲量,就算消费好,价也难涨。2024年就是这样,12月下旬不少猪企提前完成任务,猪价从15.8元涨到17.2元,涨了1.4元/公斤。
但要注意中期供给压力,别对反弹期望太高。朱增勇预测春节后猪价可能面临下行压力,因为春节后消费进入淡季,而且2024年5月以来能繁母猪存栏持续回升,2025年一季度供给会更宽松。所以年底就算涨,也可能涨1-1.5元/公斤,想回到18元以上很难,养猪人别等“高价”,见好就收更稳妥。
四、现在养猪不亏钱?3个降本招,有人已少亏50元/头
面对16.24元/公斤的猪价,不少人说“养一头亏一头”,但也有人能少亏甚至不亏。关键不是等涨价,而是“降成本”,这3个招实用又好操作,散户也能学。
第一个招是控制出栏体重,养标猪不养肥猪。现在标肥价差-0.54元/公斤,意味着肥猪价比标猪低,养到110-115公斤出栏最划算,比养到130公斤少亏50元/头。老周之前养到125公斤出栏,后来改成115公斤,一头猪饲料成本省了80元,虽然卖的肉少了,但总成本降了,亏得也少了。
第二个招是自配饲料,省饲料钱。现在玉米价2.8元/斤,豆粕4.2元/斤,自配饲料比买商品饲料每斤便宜0.3元,一头猪从断奶到出栏能省200元。但要注意配方,最好找兽医帮忙配,保证营养够。某散户李哥就自配饲料,他说:“以前买商品饲料,一头猪饲料花1200元,现在自配只要1000元,省的就是赚的。”
第三个招是做好疫病防控,少死一头是一头。冬季重点防非洲猪瘟和呼吸道疾病,每天消毒、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比生病后治疗省得多。某猪场之前没做好消毒,死了10头猪,损失2万多,后来每天消毒,3个月没出问题,负责人说:“现在每天花50元消毒,比死猪划算多了。”
其实降成本不是“偷工减料”,而是“精打细算”。比如饲料别浪费,猪舍温度控制好(18-22℃最省料),这些小事做好了,成本自然降下来。
五、2025年猪价要跌到13.6元?养猪人该咋应对,3个建议别忽略
朱增勇研究员预测2025年生猪均价可能跌到13.6-15.3元/公斤,不少养猪人慌了:“这价还能养吗?”其实不用怕,只要应对得当,就算价低也能活下来,这3个建议要记好。
第一个建议是别盲目扩产,控制规模。如果现在有100头母猪,别再加到120头,先把现有母猪的PSY(每头母猪年提供商品猪数量)提上去,比如从20头提到21头,相当于多了5头商品猪,比扩产更安全。某猪场就这么干,没加母猪,PSY提了1头,一年多赚了10万。
第二个建议是关注政策和机构研报,踩准节奏。农业农村部每月会发布能繁母猪存栏数据,开源证券、华西证券等机构也会出研报,这些能帮你判断行情。比如2024年5月能繁母猪存栏开始回升,就该知道2025年供给会多,提前调整出栏节奏,别等到价跌了才慌。
第三个建议是找销路,别只靠屠宰场。可以和腊肉厂、餐饮企业合作,签长期合同,就算市场价低,也能有个保底价。某散户和当地腊肉厂签了合同,保底价16元/公斤,就算市场价跌到15元,他也能按16元卖,少亏不少。
还要注意现金流,别把钱全投进去,留3-6个月的流动资金,万一行情不好,也能撑过去。2024年有不少猪场因为没现金流,就算后来价涨了,也没撑到那个时候,太可惜了。
结尾:你家猪出栏了吗?来聊聊咋应对现在的行情
11月15日的猪价,虽然让不少养猪人揪心,但也不是“没机会”——控制出栏体重能少亏,盯紧腌腊进度能抓反弹,提前降本能为明年做准备。关键是别慌,也别盲目乐观,理性应对才是王道。
我身边有散户因为怕亏,提前卖了猪,结果少赚了;也有猪场因为没控制成本,一头亏300多。其实只要多关注数据、多算成本,很多坑都能避开。你家最近出栏价多少?补仔猪了吗?或者有啥降本的好办法?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帮更多养猪人度过难关!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具体猪价走势、养殖策略等,以农业农村部、行业机构发布的官方数据和分析为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