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席的思考:“多能士兵”支撑高效运转
——空军航空兵某旅 唐剑
![]()
“我和战友们将立足本职岗位,全力保障塔台‘指挥中枢’以及各项信息化智能化设备的稳定高效运转,助力部队换羽新生,振翅翱翔。”
又一个飞行训练日,我和战友值守在塔台指挥大厅的各个席位上,密切关注着指挥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多架战鹰正在空中开展激烈对抗,保持指挥链路顺畅至关重要。
在塔台工作多年,我曾无数次保障战鹰升空训练。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近些年部队实装飞行架次降低了,但飞行质效反而提高了。
“高”与“低”的变化看似矛盾,却真实反映出旅党委以模拟训练为牵引,推动部队转型发展的显著成效。
![]()
战机相对老旧,缺乏大项任务锤炼……这曾是过去一段时间,部队发展面临的现实瓶颈。该如何破局?
辉煌的战史蕴藏着制胜的密码。答案,就藏在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英雄战例里。抗美援朝战场上,旅前身部队年轻飞行员不断创新战法打法,打出光辉战绩。
过去,面对生死考验,前辈把灵活创新刻在制胜密码里;如今,消除转型阵痛,我们把谋战创新写在决胜攻坚的答卷中。
经旅党委深入研究,决定从信息化智能化入手,加快各种硬件和软件的升级。仅以塔台为例,一直坚守在塔台席位上的我,亲眼目睹着塔台内部不断改造升级,各种软硬件加装打造出最强“智慧大脑”,让“中军帐”内的运筹指挥变得更加科学高效。
![]()
这些天,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等内容,让我深感党委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这条路子我们走对了!
有了智能化的软硬件,还要有高效率的运行机制和高素质的人员做支撑。
我常常能够透过塔台玻璃看到这样的景象:本场战机刚刚驶向天际,兄弟单位临时转场停靠的各型战机马上抵达。从早到晚,发动机的轰鸣一直在耳边萦绕。
这是空军战斗力加速提升的生动缩影。我为这样的繁忙感到欣喜与骄傲,也为一线保障的战友们感到担心——多元化保障任务与日俱增,任务能保质保量完成吗?战友们的身体吃得消吗?
那段时间,场站党委一班人把办公室设在塔台,在战训实践中研究总结新思路新举措。深夜从塔台离开时,我常常能听到灯火通明的房间里传来激烈的讨论声。
![]()
不久后,场站党委研究部署在保障一线试行“模块化编组保障”。新模式以“多能士兵”人才培养为依托,通过打破建制连队限制,拓展官兵多个岗位适配能力,有效实现岗位灵活编组,编组按需组合形成保障模块,梳理出“人才支撑岗位、岗位支撑编组、编组支撑模块”理念逻辑,创新探索出模块化编组保障的模式。
新模式好用不好用、管用不管用,一线官兵最有发言权。四站连官兵们说,新模式下,人员释放了一半,保障能力却得到了扩容。如今他们不仅能够有效保障本场飞行训练,还有余力为在此转场的兄弟部队战机提供保障。
不仅如此,场站还出台一系列人才培养措施和激励政策,战友们都对照能力拓展方向,主动学习新理论,掌握新技能,认证新能力,追求“一专多能”蔚然成风,拼搏进取的活力竞相迸发。
如此想来,我亲眼见证了部队官兵是以何种姿态一步步突破瓶颈的:是一种劲头,在如山困难面前从不退缩,穷尽办法都要勇敢攀上去;是一种坚韧,认准的路,头也不回地坚定走下去;是一种专注,无论外界纷扰如何,始终心无旁骛地一件件事踏实做下去。
只要努力,就有回报——不久后,国产新型战机即将降落本场展开飞行训练。我和战友们将立足本职岗位,全力保障塔台“指挥中枢”以及各项信息化智能化设备的稳定高效运转,助力部队换羽新生,振翅翱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