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不到一年就海试?近日,四川舰从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码头赴相关海域开展海试,主要验证动力与电力等系统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
![]()
【四川舰】图片源于网络
同级吨位的船,为什么有的两年才动,它一年就跑?带电磁弹射的两栖攻击舰,又和航母差在哪?
一、四川舰一年就海试?看似“超速”,实则刚刚好
不少网友看到画面后第一反应是:“这甲板咋一个划线都没有?这是要直接起飞战机?”别急,这次海试压根不是为了做弹射试验。官方也说了很清楚——主要测动力系统、电力系统、操控稳定性。至于为什么进度这么稳、这么快?
![]()
【四川舰】图片源于网络
其实原因特别朴素:
举例 1(福建舰vs075):
- 075型两栖攻击舰:下水后一般8~10个月就海试。
![]()
【人民海军第4艘075型两栖攻击舰湖北舰】图片源于网络
- 福建舰:排水量翻了好几倍,舾装时间干脆变成两年——吨位越大,活儿越多。
![]()
【福建舰航母】图片源于网络
四川舰的体量卡在中间,一年刚好,不快不慢,和参数高度贴合。
更关键的是:
它那套电磁弹射已经被老大哥福建舰成功验证了。
等于说关键技术都成熟了,你直接装上用就行。
难怪网友调侃:“有福建舰当学长,四川舰是带着答案考试。”
二、为什么四川舰也有弹射,却不是航母?
这问题最近问得特别多。很多网友看到076的弹射器直接懵了:“有弹射就是航母啊,不然呢?”
“不对吧,这不是航母,这是航母++。”
其实两者从骨子里就完全不是一个物种。
1. 航母:海上飞机场
使命非常专一:给战机提供起飞、降落平台。所有内部设计围着这个转。
2. 两栖攻击舰:海上“运/攻/空”三合一
四川舰负责的不是制空作战,而是:
- 运人
- 运车
- 运装备
- 派出舰载机支援两栖登陆
它必须带一个巨大的坞舱,让气垫艇、两栖装甲车能直接从船尾“冲下去”。因此船体结构和平面布局完全不同。
举例 2(干舷对比):
![]()
图片源于网络
- 075 / 076 / 美军两栖攻击舰:干舷都在20米
- 美国11万吨航母:干舷反而只有18米
- 山东舰甚至只有16米
所以你看到四川舰更“高大”,但看似“高个子”,不是为了气势,而是为了坞舱。
“航母是机场,两栖攻击舰是带停车库的战斗豪华 SUV。”
三、那有没有例外?当然有,美军也“走过弯路”
最典型的反例是美军的“美国级”。为了追求垂直登陆效率,美军前两艘把坞舱取消了。结果用了没几年,美军自己说:“不行,没坞舱打不了重装备投送。”
![]()
图片源于网络
于是后续舰又把坞舱补了回来。堪称军舰史上的“删库跑路后悔版”。
举例3(实际问题):
如果某地区有三个登陆点,而每艘两栖攻击舰都必须独立作战,那没坞舱的那一艘就只能靠直升机送兵,坦克上不去,压力大得离谱。这就是为什么中美的两栖攻击舰都坚持要大吨位,也坚持必须保留坞舱。
四、为什么中美“两攻”体量那么大?因为它们能当“轻航母”用
很多人不知道,4万吨级的两栖攻击舰+舰队预警机协同后,战力能逼近法国“戴高乐号”。这不是吹。法国那艘是正规航母,排水量 4万吨。但论战力,中美的两攻加起来还真能对标。
![]()
图片源于网络
换句话说:中美是唯一能做到“两攻能打、航母更能打”的国家。
这就是为什么中美造舰逻辑从不纠结:
- 该做航母就做大
- 该做两攻就做大
- 大就是好,大就是战力,大就是选择多
不少网友说得更直白:“中美造军舰,讲究的是一句话,不够就再造大的。”
结语:四川舰的意义,不是“快”,而是“稳”“准”“大踏步”
当一个国家开始“下饺子”般的造两栖攻击舰,那就意味着在这个领域属于领跑,而不是追赶。四川舰一年就海试,不是抢进度,也不是为了拿奖,而是中国舰艇体系成熟度的体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