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真正的盟友谁都想不到,老朋友中国不是,派兵援俄的朝鲜也不是,俄外长亲口说出了三个盟友,全都在世界意料之外,那么,俄罗斯的盟友到底是谁?
![]()
军队才是真正的盟友
《俄罗斯卫星社》11月19日报道:拉夫罗夫在讲话中引用了来自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话:“俄罗斯只有两个盟友:陆军和海军”。
而现在,我们把“空军”也加上,海陆空三军就是俄罗斯最坚实的盟友,说白了俄罗斯现在对外的态度就是:不要指望谁能在关键时刻真心帮忙,靠得住的,只有自己的兵马。
![]()
这番话,是拉夫罗夫在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成立25周年的纪念活动上讲的,挑这个场合说这话意思很明确: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力,不靠外交辞令,也不靠朋友圈,靠的是自己的军工业和武装力量。
这不是情绪化的表述,而是一种战略宣示,在俄乌冲突持续、西方制裁一轮接一轮的背景下,俄罗斯必须明确,它不依赖谁,也不怕谁。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朝鲜没上榜,哪怕俄朝关系发展迅速,哪怕在乌克兰问题上表态得一清二楚也没能挤进“盟友”圈。
原因很简单,俄罗斯要的是绝对安全感,而不是外交上的安慰,与其说朝鲜不够忠诚,不如说俄罗斯根本没打算靠别人打仗。
![]()
再看中国,情况更复杂,中俄关系看起来热络,两国元首互访不断,经贸往来也稳步增长。
但这份“热”里,始终带着一丝距离感,中国从未加入对俄的军事行动,也从不公开站队支持其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
这不是不近情理,而是中俄双方早就定下了“结伴不结盟”的基本原则,你可以是合作伙伴,但不能是战壕里的并肩战友。
所以拉夫罗夫这番话,其实也是对外界各种猜测的一个“总清算”,他把话放到明面上,就是不想让外界误以为俄罗斯在背后有谁撑腰,或者会在关键时刻拉上谁一起扛枪。
这种表态,既是现实的写照,也是俄罗斯对未来战略路线的定调。
![]()
如今中俄的合作关系,确实处在历史高点,2019年,两国把关系升级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听起来挺高大上,但划重点的是,“协作”,不是“同盟”,中国从头到尾都强调一个原则: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
为啥不结盟?因为过去结过,结果都不太理想,上世纪五十年代中苏结盟的历史大家都记得,最后不仅没抱团取暖,反倒闹了个翻脸成仇。
中国在那之后就学明白了,战略自主比一时热情更重要,今天的中俄关系,是基于互利合作、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而不是互为后盾的军事联防。
![]()
除了历史原因外,可能还有一个原因,中国有太多的全球利益需要顾及,光是和欧盟、美国的贸易额,每年都是以万亿人民币计。
一旦和俄罗斯结盟,立场就被绑死了,全球的外交回旋余地也就没了,所以,中国不会,也不能为了俄罗斯的安全冒着自己全球战略布局被打乱的风险。
俄罗斯也不是没这个认知,所以拉夫罗夫才会说出那句“军队才是盟友”的话,他知道,中俄的合作再深入,也不可能变成类似北约那样的军事同盟,中方可以提供支持,但不会介入战争,更不会站在对抗西方的前线。
![]()
从客观情况看,中国的立场其实对俄罗斯也是一种保护,中国不站队,就意味着它还能在国际场合为俄罗斯发声,劝和促谈。
真要是结了盟,那中国和西方的对话窗口可能立马就关上了,这样一来,俄罗斯反而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外交缓冲区。
所以说,中俄之间的“结伴不结盟”,既不是虚情假意,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种经过历史教训和现实考量后的成熟选择。
这种模式让双方既能在战略上彼此支撑,又能各自保持灵活性和独立性。
![]()
朝鲜没上榜,可能是因为不确定性高
朝鲜没能进入“盟友”名单,有人可能觉得意外,毕竟最近两年俄朝互动频繁,双方还一起搞了不少战略对话。
朝鲜甚至在公开场合表态“坚定支持俄罗斯消灭乌克兰危机的根源”,听起来,站得挺稳。
但站得稳,不代表站得久,更不代表站得住,朝鲜对俄罗斯的支持,更多是一种外交上的姿态而不是战略上的绑定。
![]()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对“盟友”这个词的定义非常严格,在俄方的逻辑里,盟友不是看谁喊得响,而是看谁能在关键时刻并肩作战,付出代价。
而且,朝鲜的国际声誉和外交地位,对俄罗斯帮助不大,一个长期被制裁、外交空间极其有限的国家,哪怕再亲近,也无法提升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筹码。
所以,与其把朝鲜列入“盟友”,还不如干脆不提,免得引发更多负面解读。
![]()
实际上,俄罗斯现在的战略逻辑是“内求于己”,而不是四处找盟友,在西方不断围堵、经济层层制裁的环境下,俄罗斯越来越倾向于构建一种自力更生的安全体系,拉夫罗夫的“三军盟友论”,就是这种思路的集中体现。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俄罗斯虽然和不少国家保持合作,但真正愿意称之为“盟友”的,只有自己的军队,这种态度,也是一种现实主义的防御心态,谁都可能变,只有枪炮不会变脸。
![]()
拉夫罗夫的发言,不是偶然也不是情绪发泄,而是俄罗斯在当前国际局势下,对自己战略方向的一次主动表达,他不是不想有朋友,而是不想对朋友抱有幻想,因为一旦幻想破灭,代价是国家安全。
从这个角度看,中俄之间的“结伴不结盟”,其实是一个双赢的结构,中国保住了自己的全球外交空间,俄罗斯也保留了对自己命运的掌控权。
两国在能源、贸易、地区安全等方面照样可以深度合作,但不用互相承担安全责任,这种合作,比结盟更稳定,也更长久。
![]()
当然,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彼此信任和边界清晰,一旦哪一方越界,合作关系也可能出现裂痕。
所以大家都在一条红线上小心翼翼,既要亲近,又不能贴得太近,看起来有点别扭,但其实是最稳的方式。
最终,拉夫罗夫那句“只有军队是盟友”的话,讲的不只是俄罗斯的孤独,更是一种战略哲学。
在这个多变的世界里,真正能靠得住的,只有那些随时能拉出来用的力量,中俄之间的距离与默契,其实都藏在这句话背后。
![]()
俄罗斯已经把话说死了,结盟就是海陆空三军,中俄之间走的是合作路线,不是军事同盟,亲密归亲密,各自有边界。
这种不靠谁、不绑谁的战略姿态,或许才是俄罗斯在当下乱局中走得最稳的方式,未来的中俄关系,不会变冷,但也不会越界,每一步,都得走得清醒,走得谨慎。
信息来源:俄罗斯卫星社——俄外长:俄盟友是陆海空三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