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间市北石槽乡西北约1.8公里处,坐落着一个名为“满堂”的村落。村庄宁静地依偎在河(河间)卧(卧佛堂)公路东侧,一排排农舍掩映在绿树丛中,一条乡间小路从公路岔出,蜿蜒伸向村中,仿佛在邀请人们去探寻它村名背后那温暖而悠长的故事。
![]()
肥沃适中的中壤土质,数百年来滋养着一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村民。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延续着古老而质朴的农耕文明,也守护着一个关于家族起源与美好期盼的记忆。
![]()
据《河间县地名资料汇编》记载,明朝永乐年间,大移民时期,无数百姓奉朝廷诏令,从人口相对稠密的山西等地,向着战乱后地广人稀的华北平原迁徙。在浩浩荡荡的移民队伍中,有一支李姓祖孙三代组成的队伍,那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翁,领着他的儿子们,以及绕膝嬉戏的孙儿。他们背负着简单的行囊,也背负着对未知远方的忧虑与对新生活的全部希望,风尘仆仆,一路跋涉。
![]()
当他们最终踏上这片位于河间城西北的土地时,或许是一个夕阳将天空染成锦缎的黄昏。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平坦原野,土壤肥沃,虽是一片待垦的荒原,却充满了无限生机与希望。这一支李姓家族移民于是停下脚步,环顾四周,身边是虽经旅途劳顿却安然无恙的家人,一种深深的慰藉与满足感油然而生。离乱的岁月已成过往,在这里,他的家族血脉将得以延续。虽家资不厚,但一家人身体康健,团聚一堂,在彼时看来,已是人间至福。
![]()
这种“儿孙绕膝,用度充裕”的景象,触动了老人内心最柔软也最深沉的情感。在中国传统的社会理想中,“福”的具象化,莫过于家族人丁兴旺、代际和睦、共享天伦。在为这片新家园命名时,老人便将这最朴素的愿望倾注其中,于是“满堂”二字便成为村庄之命。这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标识,更是一份发自内心的祈愿,一个家族的立身之本,以及对未来无尽的美好憧憬。
![]()
自此,满堂村这个充满温度的名字,便被郑重地镌刻在了一方土地之上。它源自一位先民对“家”的圆满与“传承”的永续最直接的渴望。这个名字从明朝初年一直沿用到今天,跨越了六百多年的时光。
满堂村也已发展为一个多姓集聚的自然村,其中以顾姓为主。行走在如今的满堂村,或许已难直接寻觅到明朝时期的历史痕迹,时代的步履为村庄不断更换着新的容颜。但“满堂”二字所蕴含的那份对于家族昌盛、生活富足的美好愿景,却早已如同基因一般,融入了村庄的血脉之中。它体现在每一个寻常日子里,那从农家院落里飘出的缕缕炊烟;体现在逢年过节时,四世同堂的欢声笑语;也体现在村中长者看到蹒跚学步的幼童时,那慈祥而满足的目光里。
![]()
一个看似普通的村庄,承载了一份不普通的人文内涵。它提醒着每一个知晓其来历的人,生活的本质或许就在于这份简单的、关于“家”的守护与传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