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欧洲时报》称“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正在考虑中国领导人出席G7峰会”。
不得不说,马克龙真敢想,可中方却一眼看透了他的目的“不是想中国加入,而是想中国出钱”!
一、G7的前世今生
聊起马克龙这个邀请,咱们得先把这个G7是咋回事掰扯清楚。
这就像村里有个老牌富豪俱乐部,最初是七个最有钱的人凑一起,关起门来商量怎么分蛋糕、定规矩。
![]()
成员大家都熟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再加上加拿大。这个圈子已经存在了半个多世纪,在当年世界经济版图上,确实是呼风唤雨的存在。
这里有个耐人寻味的历史巧合。
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那段历史,想必每个中国人都刻骨铭心。而当年那几个国家,和后来形成的八国集团(G8)的成员,高度重合。
![]()
虽然后来G8是因为苏联解体后,把俄罗斯拉进来才形成的,并且在2014年又把俄罗斯踢了出去,变回了G7,但这个历史影子,难免会让中国人心里咯噔一下。
你说这是完全一回事?那肯定不是。但说它一点关联都没有?那种历史的即视感又太过强烈。
所以,G7的某些做派,容易被解读为延续了某种"列强"会议的基因,说白了,就是几个自认为还能主导世界的老牌发达国家,定期聚在一起"抽烟喝酒闲扯淡",商量着怎么应对新兴力量带来的挑战。
![]()
这个俱乐部的运作方式也很有意思。
每年轮流由成员国主办峰会,看起来挺正规,但实际效果如何呢?
就拿特朗普时期来说,这位美国总统特立独行的作风,让G7峰会变成了"鸡同鸭讲"的闹剧。
最典型的就是2018年在加拿大举办的那场峰会,特朗普先是迟到早退,接着在贸易问题上与其他六国领袖激烈交锋,最后更是直接拒绝签署联合公报,让东道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相当难堪。
![]()
可以说,G7这个组织的真实处境已经是表面光鲜,内里早已千疮百孔。
到了2025年的今天,G7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三年多,不仅重创欧洲经济,也让美欧之间的战略分歧日益明显。
美国虽然仍是"老大",但国内政治极化严重,对外政策缺乏连续性;欧洲各国则深受能源危机、通胀高企的困扰,内部团结大打折扣;日本和加拿大则更像是"跟班",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有限。
![]()
更关键的是,这个俱乐部在处理全球性问题上越来越力不从心,从气候变化到公共卫生,从反恐到网络安全,G7能拿出的解决方案少之又少。
那么他们开会都聊啥呢?就拿之前加拿大主办的一次G7峰会来说,公开资料显示讨论了九个国际议题。有
意思的是,其中直接点名中国的议程有两个,指桑骂槐涉及中国的地方有四处,含桑骂槐提到中国的还有三处。
![]()
用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中国就像那个"不在场的主角",G7的会议桌旁,始终给中国留着一个无形的座位。从这个角度看,咱们中国人开玩笑说"中国相当于全程参会",倒也不是全无道理。
但纳闷的是,马克龙为何突然转性,以一副好好先生的态度要中国出席G7峰会。
二、一场各怀心事的博弈
明年G7峰会轮到法国主办,作为东道主,马克龙抛出邀请中国领导人参会的想法,这绝对算是个重磅消息。
![]()
这举动该怎么看?说它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可能有点言过其实,但背后折射出的,无疑是西方世界面对现实的一种复杂心态,甚至可以说透露出几分无奈和没落感。
为什么这么说呢?G7自己心里也清楚,光靠他们七个,已经很难解决任何全球性的棘手问题了。
从气候变化到全球经济稳定,从地区安全到新兴技术规则,哪一样能离开中国的参与?他们内部矛盾突出,领导力衰减,会议效果越来越像清谈馆。
![]()
这个时候,邀请中国来,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想把中国拉进他们的讨论框架,甚至可能暗含着想让中国为这个略显陈旧的体系"充值"、分担责任的意图。
通俗点讲,就是俱乐部经营不善,想拉个新金主进来撑撑场面,顺便看看能不能让新来的按他们的老规矩办事。
而对于马克龙个人来说,还有更深层的考量。
![]()
一直以来,法国试图在欧美之间扮演平衡者的角色,特别是在美国影响力相对下降的背景下,马克龙希望借助与中国的对话来提升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再加上,法国企业界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很高,空客、奢侈品、核能等法国优势产业都与中国有密切合作,通过G7这个平台与中国接触,可以为双边经贸关系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不过,中国会接这个茬吗?可能性微乎其微。
![]()
对一个有着辉煌历史也曾饱受屈辱的民族来说,加入一个与历史上不光彩事件成员高度重合的俱乐部,心理上这道坎就很难过去。
中国人民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这种背景下的邀请,容易引发不好的历史联想。
而且,谁能保证这邀请不是一场"鸿门宴"呢?不排除对方存有当面施压、甚至设置议题羞辱中国的意图。以中国今日之国力与地位,怎么可能主动去跳这个明显可能吃亏的坑?
![]()
退一万步讲,中国要是真去了,G7这名字怎么叫?难道叫G7+1?或者为了中国改成G8?那被踢出去的俄罗斯情何以堪?这称谓本身就凸显了G7机制在包容新兴力量上的尴尬与僵化。
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有了自己参与全球治理的平台和方式。
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例,这个由中国参与创建的国际组织,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的综合性格组织之一。
![]()
而且,上合组织坚持的"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与中国倡导的国际关系理念高度契合。
相比之下,G7仍然保持着"小圈子"思维,试图用旧有的规则来约束新兴国家。这种思维定式在当今世界已经行不通了。
从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的底气确实十足。
![]()
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18年位居世界第一。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国在5G、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方面的投入和产出都已经位居世界前列。
这些实实在在的成就,让中国有足够的自信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是非要挤进一个过时的"富豪俱乐部"。
G7这个"富豪俱乐部"是否能够与时俱进,改革自新,还有待观察。
![]()
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G7如何选择,中国都将继续沿着自己的发展道路坚定前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建设性作用。
因为中国相信,未来的世界不应该是几个发达国家说了算的"小圈子",而应该是所有国家共同参与的"大舞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