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凌风
来源 | 广告案例精选
一只金镯试戴10秒,索赔价格1000元,警察到场后调解降至100元。这戏剧性的一幕,近日在中国黄金门店真实上演。
![]()
“试戴10秒,索赔1000。”这听起来像是网络段子的事,却真实地发生在了一家中国黄金门店。
一位妈妈带着孩子逛街时,试戴了一只金手镯。从戴到取不过10秒,店员便声称手镯变形,索要1000元赔偿,否则不让离开。
顾客喊“敲诈”,门店要起诉,这场短短10秒的试戴引发的千元索赔风波,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发酵,引爆了公众对黄金行业服务乱局的广泛讨论。
1
罗生门
10秒试戴引发的千元纠纷
这起事件始于一次再普通不过的逛街。赵女士与家人带着一岁多的孩子路过中国黄金门店,被一款售价14000多元的黄金手镯所吸引。
“工作人员将手镯从柜台取出后递给我,我说给宝宝试一下,对方是默认的,中途没有任何关于手镯特性的提示和协助。”赵女士回忆道。
由于宝宝手腕细小,手镯明显偏大,赵女士隔着孩子衣袖套上手镯后随即取下,整个过程不足10秒。
归还手镯后,赵女士一家正准备离开,却被几名工作人员叫住,被告知手镯已变形,要求按克重赔偿工费。
该手镯克重为11.9克,工费为每克88元,索赔金额高达1000多元。
![]()
面对这天价索赔,赵女士深感不解:“试戴黄金手镯前后不到10秒钟,而且孩子根本没碰到皮肤。”
门店店长张女士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说法。她表示,顾客是在店员拿另一款手镯的间隙自行给小孩试戴了特殊款式手镯,而特殊款式的试戴一般应由店员操作。
对于手镯的损坏程度和维修费用,双方也各执一词。店员声称手镯变形严重,需要高额修复费用;而顾客则坚持手镯只是轻微变形。
门店工作人员称,孩子家长未询问手镯是否可以试戴,顾客起初要求看一下手镯,之后她将手镯拿在手上,工作人员以为顾客只是拿着鉴赏,没想到她直接将手镯掰开,导致正圆形的手镯变扁。
店员还表示,顾客试戴的是一只推拉款黄金手镯,一般不能试戴。如果顾客要求试戴,而手镯圈口尺寸偏小的情况下,工作人员会借用模具将手镯撑开一点,再协助顾客进行试戴。
还称“对方没有要求试戴,就将手镯拉扯开,我们都没反应过来。”且这款黄金手镯的修补难度较大。
而赵女士则坚称自己征得了店员同意,且试戴过程有店员全程注视,双方各执一词,使事件陷入罗生门。
2
千元索赔 百元收场
双方就赔偿问题发生争执,随后赵女士选择报警。
民警到场了解情况后,直指店员做法“可笑”,直接指出:“商品陈列即默认可试戴,若金镯子易变形,应提前告知顾客。”
如果商家禁止试戴,需用醒目标识或口头明确提醒。
值得一提的是,民警建议调取监控,查看当时情形,确定是否变形,但店员拒绝提供监控。
商家拒绝提供监控的行为,不仅让顾客感到困惑,也让众多网友质疑其是否在故意隐瞒真相。
经民警调解后,向其收取100元维修费,店员自行承担50元。从1000元降到100元,这差距不是一般大。
100多块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张口就来1000块,不然就要一万多买走,很难让人接受。
最搞笑的是,门店一开始既不愿调取监控自证,也拿不出千元赔偿对应的合理依据。就是说按照一克的标准工费算赔偿1000元,或者全款14000元买下,不然就不让走。这显然有点讹人的性质了。
![]()
更有网友怀疑是不是门店设局挖坑,等着顾客往里跳。
这起事件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引发网友热议。
试戴10秒被索赔1000多块,很多网友看到这条新闻的第一反应就是“离谱”。
在网友看来,店员是想钱想疯了吧,这不是敲诈勒索吗。
![]()
买金哪有不让人试戴的道理:“手环试戴变形是必然的,特别是活动口的,哪还能不让人试戴?”
![]()
“明明可以直接抢,非得挂牌敲诈。”
![]()
更有网友辣评:以前土匪都在深山老林、现在都是闹市挂牌营业。
![]()
更多人调侃,金价大涨,生意这么不好做了吗,难道是经济不景气变着法开始赚钱吗?
![]()
![]()
网友纷纷吐槽这家店吃相难看,求曝光地址避雷。
![]()
有过类似经历的网友表示曾经就被讹过,有苦难言。
![]()
![]()
关于责任归属,网友看法不一。
有人指出:“黄金纯度高本身就容易变形,金子变形只需要1秒。变形是有可能的,黄金镯子克数少的很容易变形,不过店员应该很清楚这个风险,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让她们试戴。”
不过也有网友认为:“重点不是试戴了多长时间,而是手镯是否真的变形。”
![]()
![]()
![]()
![]()
但对于千元索赔,网友普遍认为不合理:“黄金,如果有变形或毁坏,最多赔一个加工费”。
![]()
大家都知道黄金的延展性好,现在修复技术也相当成熟。
更有人调侃:“建议中国黄金改名叫缅北黄金”吧。
![]()
![]()
3
品牌回应,难以服众
事件曝光后,中国黄金客服回应称,“店员均经过培训,试戴需由店员协助完成”但这一说法与事件中顾客的描述形成鲜明对比。
这样的回应显然难以平息公众质疑。若店员确实经过专业培训,为何会发生10秒试戴即索赔千元的情况?培训内容是否包含合理引导顾客试戴及风险告知?
培训要求与现场操作的明显背离,引发公众对品牌内部管理的质疑。
对于此次事件,客服部门表示不了解具体情况,称“相关部门已经在处理此事了,肯定会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回复”。
中国黄金作为国内黄金行业唯一一家中央企业,其前身可追溯到1965年成立的中国黄金矿产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地质勘探、矿山开采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
如此背景雄厚的央企,却因门店服务问题引发公关危机,令人唏嘘。这次事件暴露出的问题,不得不让人质疑品牌对加盟店的实际管控能力。
本次纠纷背后是黄金行业整体承压的缩影。2025年以来,国际金价持续上涨,国内品牌金价突破1300元/克 ,但中国黄金第三季度净利润却同比下降89.37% 。
业绩压力下,部分门店可能通过“过度维权”转嫁经营风险 。
从营销角度看,这起事件为中国黄金乃至整个珠宝行业敲响了警钟。
对于商家而言,建立完善的试戴管理制度至关重要。包括对易损坏商品设置“试戴提示牌”,提供专用试戴工具,或在监控下进行试戴操作。
同时,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避免因误判引发消费纠纷。
回顾这场纠纷,从索赔1000元到最终赔偿100元,金额差距背后是商家信誉的巨额损失。
品牌信誉是黄金珠宝行业最珍贵的资产。短期获利行为可能对品牌形象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中国黄金客服称“店员都经过培训”的说法,与现实中纠纷形成反差,说明培训可能只是流于形式。危机公关处理欠缺专业性。
品牌方未能第一时间给出令顾客满意的解决方案,也未对店员行为明确表态,错失挽回声誉的良机。
随着金价持续攀升,黄金消费市场热度不减。然而,品牌价值不仅源于黄金本身的纯度,更源于经营者的诚信与服务。
毕竟,黄金有价,诚信无价。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广告案例精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