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深夜,黄金、白银价格延续前一交易日的跌势,COMEX黄金期货单日重挫近3%,白银期货跌幅超4%,创下三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市场将此归因于美联储官员近期密集释放的“鹰派信号”——圣路易斯联储主席穆萨勒姆、克利夫兰联储主席哈马克等多位官员公开表态反对过早降息,暗示12月可能暂停宽松步伐。
然而,这场看似“鹰声嘹亮”的市场震荡背后,实则暗藏逻辑矛盾。美联储的短期摇摆与美债危机的长周期压力,注定让降息周期难以真正终结。
![]()
获利了结与政策博弈的“双杀”
此次贵金属暴跌的直接导火索,是市场对美联储12月降息预期的快速逆转。11月初美国政府结束43天停摆后,市场对经济数据的乐观情绪一度推升金价至4244美元/盎司的三周高点,但随后美联储官员的鹰派言论引发“买预期、卖事实”的抛售潮。
黄金期货在突破4200美元关键阻力位后,多头持仓量激增,短期获利盘了结压力显著;白银期货则因库存转移至伦敦市场,现货溢价收窄,加剧了跟风抛售。
CME FedWatch工具显示,市场对12月降息的概率从70%骤降至47%,部分机构甚至预测2026年降息次数将少于预期。但这一调整更多是短期情绪波动。美联储官员的“鹰派表演”本质是对通胀粘性的过度反应。尽管10月核心CPI同比持平于3.2%,但服务业通胀(如医疗、教育)仍顽固高于目标,且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推升的输入性通胀尚未完全显现。
降息周期未终结:美债危机倒逼宽松延续
尽管美联储试图通过“鹰派措辞”管理预期,但美国债务问题的结构性矛盾决定了降息难以避免:
美债规模突破38万亿美元。2025财年赤字预计达1.8万亿美元,债务/GDP比率突破130%。若利率长期维持5%以上,利息支出将吞噬联邦收入的30%,引发市场对美元信用的深度担忧。
实际利率与经济韧性背离。当前美国10年期TIPS收益率(实际利率)为1.8%,但制造业PMI已连续6个月低于荣枯线,消费信贷增速放缓至3.5%。高利率环境与经济动能衰减的矛盾终将迫使美联储转向。
历史周期的启示:2004-2006年美联储加息至5.25%后被迫开启降息周期;2018年加息至2.5%后因贸易战冲击迅速转向。当前美国经济“软着陆”窗口期狭窄,降息周期仍会持续。
![]()
贵金属:短期震荡不改长期配置价值
尽管短期承压,贵金属的长期逻辑依然稳固。
美债市场流动性风险(30年期国债标售需求疲软)、地缘冲突(中东局势、台海摩擦)及美国大选不确定性,将持续支撑黄金作为“终极货币”的地位。
2025年全球央行黄金储备预计增长800吨,中国连续18个月增持,结构性需求对冲投资性抛压。
技术面看,黄金在4000美元关口存在强支撑,若跌破则可能触发量化基金程序化买入。
铜:降息后期的“隐形冠军”
若美联储降息周期延后至2026年,铜价或将接过贵金属的“接力棒”:
全球铜矿资本开支连续5年下滑,2025年新增产能仅41万吨,而新能源(电动车、光伏)需求增量达150万吨,供需缺口或于2026年扩大至50万吨。
当前铜金比处于极端低位,在流动性宽松预期下存在补涨空间。若降息落地,铜的“抗通胀+成长”双重属性将凸显。
此外,中国需求保持强大韧性。电网投资(特高压、智能电网)和AI算力基建(液冷服务器)拉动铜消费。
在迷雾中锚定长期逻辑
美联储的短期摇摆不过是政策周期中的“噪音”,美债危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将迫使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对于投资者而言,贵金属的短期回调或是布局良机,而铜作为“顺周期+成长”双重属性的资产,有望在降息后期成为超额收益的核心来源。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当市场共识最拥挤时,往往是最需要逆向思考的时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