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10日,NBA常规赛热度正旺,关于开拓者内线杨瀚森的讨论又起风浪。说句直白的,杨瀚森现在最大的问题,恐怕不是“没有上场时间”,而是更致命的短板——投篮,尤其是三分。这一关不过,别说“一哥”,连稳定轮换都费劲,这话虽狠,但是真心话。
![]()
看球迷的吐槽也不是空穴来风。杨瀚森的“发牌”技术在国内是好使的,到了美职篮就不那么容易了。节奏快、空间大、点位多,球权高度集中在持球核心手里,你一个新人内线上去就要拿球组织,队友也未必买账。更现实的情况是——你能拿到的,往往就是那几次空位出手机会。你想低位背打?对抗强度一上来,力量不够就是卡壳。你想弧顶发牌?没球权、没战术地位,画不出来。于是摆在眼前最靠谱的路,就剩一条:把外线三分练出来。
这事不是“看起来重要”,而是“活下去”的门槛。
新赛季开到现在,杨瀚森三分出手3次,全部打铁,三分命中率是0%。这个数字摆在那儿,任何辩解都没用。现在联盟的潮流就是每个位置都要能投三分,连2米16的大个子也不例外。你若真想向偶像约基奇看齐,那就得知道人家上赛季在NBA的三分命中率超过40%。约老师可不是只会策应,他用投射把防守拉开,才有后面一整套“中转台”的戏法。
说白了,三分是大个子的通行证,没通行证,战术这扇门就不给你开。
![]()
换个场景去想:你是开拓者教练组,眼前同时站着两位五号位,一个能把三分投到高命中率,能把攻守空间拉开,另一个三分是0%。你把战术给谁?你要的是能撑住阵型的人,这就是为什么球迷会说“连里斯都能取代他”。里斯(开拓者内线)这一季的存在感,就来自于他能从外线把局面撑住。素材里还提到一个数字——里斯场均三分命中率到了55%这一档,属于甜到发腻的准度。这里我也把话放这儿,素材写了这个数字,但更细的官方明细暂无相关信息,文中只沿用现有素材。
对位到杨瀚森这边,最实用的办法不是“找感觉”,而是“找底角”,抓住所有空位,出手果断不犹豫,把体系里的最轻松那口分先吃到嘴里。你把空位三分打到可接受的水平,队友自然愿意给你挡拆后的外弹机会,教练自然敢把你换上去撑阵。
说到练三分,别觉得是天方夜谭。庄神德拉蒙德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过去他就是“篮板痴汉”,几乎跟投篮绝缘。为了适应联盟,连他都在对外线动刀子。费城76人打活塞那场,庄神三分4中2,拿到17分+12篮板的数据;这季场均打16分钟,8场比赛三分出手10次,命中4球,三分命中率正好40%。注意这年龄,32岁还在硬怼外线,连他都能练出来,杨瀚森凭啥练不出来?
![]()
这不是说让你也去抢12个篮板,而是告诉你:趋势就是趋势,空间型内线现在太吃香。你能把空位三分投到让人不敢放的程度,轮换自然就稳了。
连庄神都在32岁把外线开窍,这就是最直白的标杆。
再回到杨瀚森自己的路子。发牌可以继续打磨,但要有前提——你得先让防守把你当回事。现在这个节点,内线硬凿不动,传球权也不在你手里,靠啥刷存在?靠外线投篮这种“最简单、最稳定”的得分手段。大中锋在外线出手,很多时候是无人防守的空位,真心是送分题。你把这送分题吃干抹净,教练自然愿意加时间,队友也更乐意跟你配合。
把三分练成“别人不敢离你三米”的水平,这是你进入轮换的钥匙。
![]()
我也做个换位思考:
这会儿还看一个细节:体能。素材里也点到体能是困扰。你要在三分上发力,就要把体能跟上,不然脚下没力、出手没底,空位也是打铁。体能是地基,投射是面子,两块都得硬。
![]()
训练层面我给一套朴素的思路:
![]()
这不是花架子,是你现在最快能把分数稳住的路。你投进去几个,教练自然把战术往你身上倾斜,传球、策应、低位试探统统都会到来。
先把空位三分投出来,再谈“约老师那套”,别反着来。
回头看这条线,你会发现事并不复杂:趋势摆在那儿、样本摆在那儿、机会也摆在那儿。杨瀚森这一路,短板不补,路越走越窄;三分补上,路立马宽出一条街。至于里斯的出场和准度,素材里提到“每场有55%的三分命中率”,这点目前没有更多官方细节,本文严格以素材为据,其他数据暂无相关信息。
我更愿意把这篇当成提醒——别被“发牌”迷住眼,先把门票拿到手。三分是门票,体能是地基,站稳了再谈艺术。只要你把外线练到让人不敢放,谁都抢不走你的位置。
您怎么看?杨瀚森这条“空位三分优先”的路,走得稳不稳?欢迎一起聊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