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
2025.11.15
![]()
本文字数:1618,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陈益刊
“十五五”时期中国财政政策将继续保持积极取向,并保持一定力度,以稳经济保民生。
近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接受新华社采访,在谈及“十五五”时期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的考量时,首先强调的是“力度要给足”。
他表示,“十五五”时期坚持积极取向,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根据形势变化,合理确定赤字率和举债规模,组合运用预算、税收、政府债券、转移支付等工具,用好政策空间,保持支出强度,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支撑。
近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十五五”规划建议)对财政工作部署的核心是,“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增强财政可持续性”。这与此前几次五年规划聚焦财税制度改革有显著不同。多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这意味着“十五五”时期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而这又跟“十五五”时期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直接相关,即未来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多。
蓝佛安表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从国际看,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大国博弈更加复杂激烈,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同时产业结构、商业模式、人口结构、财富分配等发生显著变化,一些领域风险尚未出清。
“这些对财政运行、宏观调控、财税改革等产生深刻影响,必须有效应对形势变化,从危机和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切实提高财政政策效能、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和财政科学管理水平,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蓝佛安说。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整体上仍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积极财政政策是托底宏观经济、稳定发展大局的重要手段。财政政策从过去较多关注赤字率转向支出增速,打破3%赤字率约束,确保必要的支出力度,增强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要保持一定的财政支出增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实际赤字率水平,逐步采用基于全部财政收支的全口径赤字和赤字率来衡量财政政策积极程度。
根据财政部数据,2020年至2024年与民生经济关联最紧密的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分别为2.8%、0.3%、6.1%、5.4%、3.6%,2025年前三季度这一增速为3.1%。202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数逼近30万亿元。
近些年受经济下行、物价楼市低迷等影响,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而为了保持一定的财政支出力度,政府除了盘活存量资金、资产资源外,还加大举债力度。而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政府负债率(2024年为68.7%)显著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还有较大举债空间,尤其是中央财政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空间,这也为后续财政政策发力预留空间。
“十五五”时期除了积极财政政策力度要给足外,蓝佛安还强调了“发力要精准”。即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加大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把宝贵的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用出效益来,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比如,“十五五”规划建议要求,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统筹促就业、增收入、稳预期,合理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等。
蓝佛安还表示,“十五五”时期政策要协同。坚持运用系统观念设计和谋划财政政策,加强与货币、产业、区域等政策配合,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的协同性,确保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合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