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多次报道过,一些美食广场里外卖档口的食品安全问题。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相关规定,要求平台提供者应当在列表首页对无堂食外卖提供者加注“无堂食”标识,而目前,多家外卖平台,已经开始对入驻商家,标注“堂食”标记。半个多月下来,效果如何呢?
打开美团、淘宝闪购和京东外卖,可以发现,确实有相当一部分的商家,增加了“有堂食”的标签。中午时段,记者走访了一家标有堂食的湘菜馆,店铺位于商场内,有堂食位置,前来取餐的外卖小哥也络绎不绝。
胡子大厨黄浦新世界店店长桑珂珂表示:“平台通知我们可以申请堂食标签后,我们很快上传了前厅和后厨环境照片,审核很快就通过了。”
![]()
而“加了标”之后,效果也是显著的。胡子大厨数字营销总监陈胤睿透露,加上标签后,店铺获得了更多平台流量,消费者信任度也明显提升:“日均订单同比增加了25%到30%。”
![]()
不少市民表示,外卖店铺有没有堂食标签,确实会影响选择。而在三大外卖平台首页,智能推荐前十的商铺里面,超过8成都有“堂食”认证。不少市民接受采访时表示,选择外卖时会关注堂食标识。一位市民说:“有实体店的餐厅品质可能更好。”另一位置补充:“连锁堂食店比小作坊更让人放心。”
![]()
然而,肉眼可见的流量回报,也让不少只做外卖的档口,同样打起了“堂食”标签的主意。这家在三大外卖平台都很高分的东北菜,美团和京东都打上了“堂食”标签。而记者根据地址找到永寿路,却发现指向的美食城,集聚的全是没有堂食的外卖厨房,一路兜兜转转,最终在一条狭窄的走道旁,找到了这家“嘎嘎香东北老饭盒”。厨房一目了然,根本没有可堂食的桌椅,只有三位快递员坐在塑料货框上,围着一个纸板箱解决午饭。面对询问,工作人员含糊其辞:“就这‘小桌’可以吃饭。”
![]()
而类似的情况绝非仅此一家。另一家名为上海老式大油条的店铺,在美团平台上也贴了“堂食”标签,但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店铺内连一张板凳都没有。工作人员坦言:“老板也不会申请这个标签。”
![]()
记者向几家平台企业咨询,到底如何能申请到“堂食”标签。京东表示,商家获得“堂食”标签审核通过率仅有40%。京东外卖相关工作人员透露,采用资料审核、照片复检、定期巡检等多重机制。美团也表示,采取了措施,防止商家作假。美团强调要求商家提供“一镜到底”实拍视频,防止盗图造假,并开通了消费者举报渠道。
![]()
既然如此,那么那些外卖档口的“堂食标贴”,又是怎么拿到的呢?记者发现,在网购平台上,已经有这样的“加标”生意,只要交钱,不管档口的实际情况如何,他们可以帮忙制作好假门头,拍摄视频,并提交给平台,300到500元就能加上“堂食”标签。有律师表示,如果商家通过这样的方式贴上堂食标贴,那就构成了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同时,平台也有连带责任。
律师宋安成指出,此举构成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商家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平台若未尽到审核义务,也存在过错。”
![]()
是否提供堂食,本不该成为一家店铺,是否安全卫生的晴雨表。但是目前,一方面,监管部门对于堂食门店的监管,明显更为严格,同时堂食店人来人往,有问题也会及时暴露,这才形成了消费者的偏好选择。而外卖档口的隐蔽性,使得其卫生、安全等问题的发现,几乎只能靠外卖小哥。什么时候这些档口,也能真正被监管部门,像堂食店一样严格监管,才能让消费者在选择时,少一些焦虑,多一些放心。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教授厉曙光建议:“监管部门应重视外卖餐饮规范问题,避免出现监管盲区。如何针对无堂食商家制定新规范,是餐饮发展的新课题。”
一个小小的堂食标记,本意是希望能够增加信息透明度,便于消费者做决策。但偏偏仍有商户在这里面钻空子,把贴“堂食”标记,都变成了一门生意,而平台虽然都表示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显然在审核方面,仍然存在漏洞。长此以往,不仅会透支平台信用,更会扰乱公平的市场环境。希望外卖平台能够及时查漏补缺,完善相关审核和监管机制,同时也希望政府监管部门,也能行动起来,不论是堂食店家还是外卖档口,保障食品安全,应该是底线。
看看新闻记者: 翟煜森
编辑: 张予洋
视频编辑: 陶余鑫
摄像: 孙明
责编: 李吟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