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您疯了吗?"电话那头传来儿子张华愤怒的咆哮声。
苏晓雯颤抖着手握住那张房产证,上面清楚地写着"天悦广场A座",这栋在市中心烂了三年的烂尾楼。她刚刚花光了所有积蓄——整整一百二十万,买下了这个所有人都嘲笑的"废物"。
"您知不知道您做了什么?那是我们家最后的钱!"张华的声音几乎要把电话震碎。
苏晓雯看着窗外那栋灰蒙蒙的水泥框架,钢筋裸露在外,就像一具巨大的骸骨立在城市中央。邻居们都说她疯了,连房产中介都劝她别买,可她还是签了字。
01
1998年,苏晓雯还是纺织厂的一名普通工人,每月工资八百块。
那时的她三十五岁,丈夫去世两年,独自拉扯着十二岁的儿子张华。厂里效益不好,经常拖欠工资,但苏晓雯从不抱怨,总是默默地在流水线上重复着同样的动作。
"妈,我想要那双新球鞋,班里同学都有。"张华怯生生地指着商店橱窗里的运动鞋。
苏晓雯看了看价签,一百五十块,相当于她半个月的伙食费。她摸摸儿子的头,咬咬牙说:"好,妈给你买。"
那天晚上,苏晓雯在昏暗的台灯下给人织毛衣到凌晨三点。她的手指被针扎得满是小洞,但她舍不得停下来,一件毛衣能赚二十块,织八件就够儿子的球鞋钱了。
张华穿着新球鞋上学那天,苏晓雯站在窗前看着儿子蹦蹦跳跳的背影,眼角湿润了。她知道,为了这个孩子,她什么苦都愿意吃,什么累都愿意受。
日子虽然清贫,但母子俩相依为命,倒也温馨。每天晚上,苏晓雯都会坐在张华身边,看他写作业,有时候遇到不会的题目,她就陪着孩子一起查字典,一起思考。
"妈妈,等我长大了,一定要让您住大房子,过好日子。"张华趴在作业本上,认真地对苏晓雯说。
苏晓雯笑着揉揉儿子的头发:"傻孩子,只要你健康快乐,妈妈就满足了。"但心里,她暗暗发誓,一定要给儿子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他有尊严地长大。
1999年,纺织厂宣布破产,苏晓雯和大批工人一起下岗。拿到三万块的买断工龄费那天,她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哭泣,而是冷静地规划着未来的路。
她用一万五千块在菜市场租了个摊位,开始卖菜。每天凌晨四点,她就要起床去批发市场进货,然后推着沉重的三轮车穿过半个城市。
"苏姐,您这把年纪还这么拼命,图什么啊?"同摊的大婶心疼地看着她。
苏晓雯擦了擦汗水,坚定地说:"我有儿子,我不能倒下。"
02
2000年,张华考上了市重点中学,学费和生活费让本就拮据的家庭更加艰难。
苏晓雯每天卖菜赚的钱勉强够维持生活,但儿子的教育费用像一座山一样压在她心头。她开始同时做好几份工作:白天卖菜,晚上给人打扫办公室,周末还要去建筑工地搬砖。
"妈,您别这么累了,我可以不上学的。"十五岁的张华看着母亲疲惫的面容,心疼得直掉眼泪。
苏晓雯严厉地瞪了儿子一眼:"胡说什么!读书是你唯一的出路,妈再累也要供你上大学。"
那些年,苏晓雯的手变得粗糙不堪,背也开始佝偻,但她从未在儿子面前抱怨过一句。每当看到张华拿回来的奖状和优秀成绩,她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2003年,张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省城的重点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苏晓雯激动得一夜没睡,她终于可以骄傲地说,自己的儿子是大学生了。
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经济压力。大学学费、生活费、住宿费加起来每年要两万多,这对于年收入不到三万的苏晓雯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她毫不犹豫地向亲戚朋友借钱,甚至不惜拉下脸面去求那些平时看不起她的人。"只要能让华子上大学,我愿意做任何事。"她在心里默默地说。
为了多赚钱,苏晓雯开始做废品回收的生意。每天推着三轮车在大街小巷里转悠,收购各种废纸箱、易拉罐、废铜烂铁。
"收废品咯!有废品的拿出来咯!"她的声音在胡同里回荡着,虽然喉咙经常喊哑,但她从不停歇。
有一次,苏晓雯在一个高档小区收废品,被保安粗暴地赶了出来:"这里不允许收破烂的进来,影响小区形象!"
她被推得差点摔倒,膝盖擦破了皮,但她咬着牙忍住眼泪,默默地推着车走了。那天晚上,她坐在小屋里给膝盖上药,想着在大学里刻苦读书的儿子,又重新燃起了斗志。
03
2005年,苏晓雯的废品回收生意渐渐有了起色,每月能赚到四五千块。
她省吃俭用,除了供张华上学和维持基本生活,剩下的每一分钱都存了起来。邻居们都说她太抠门,但苏晓雯心里有自己的打算。
"我要存钱,将来给华子买房子,娶媳妇。"她经常这样对自己说。
2006年,房地产市场开始火爆,房价节节攀升。苏晓雯看着报纸上的房价新闻,心里越来越焦急,按照这个涨势,等儿子大学毕业,她攒的那点钱根本买不起房。
就在这时,市中心出现了一个大型房地产项目——天悦广场。开发商宣称这将是城市新地标,集商业、住宅、办公于一体的综合体项目。
苏晓雯每次路过工地,都会停下来看看。她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在这里给儿子买套房,那该多好啊。
2007年,张华大学即将毕业,开始为找工作和未来的生活担忧。苏晓雯为了安慰儿子,咬牙承诺:"华子,你安心找工作,房子的事妈来想办法。"
但她心里清楚,以自己现在的积蓄,想在市中心买房简直是天方夜谭。房价已经涨到了每平米八千多,一套小两居室也要六七十万,而她辛苦攒了这些年,也只有十几万块钱。
就在苏晓雯为儿子的未来发愁时,天悦广场项目出了问题。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工程被迫停工,项目成了烂尾楼。
那栋曾经让苏晓雯充满幻想的大楼,如今就像一个巨大的伤疤矗立在市中心,钢筋水泥裸露在外,成了城市的笑话。
2008年,张华大学毕业后在省城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月薪三千块。他劝母亲搬到省城和他一起生活,但苏晓雯舍不得丢下经营了这么多年的废品回收生意。
"你在那边好好工作,妈在这边继续赚钱,等攒够了钱,就给你买房结婚。"苏晓雯在电话里安慰儿子。
04
2015年,张华在省城结婚了,妻子是同事介绍的一个老师,人很好。
婚礼那天,苏晓雯拿出自己十几年来攒的所有积蓄——八十万,作为儿子的结婚礼金。看着儿子穿着西装,牵着美丽的新娘,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圆满了。
"妈,您辛苦了这么多年,现在该享福了。"张华抱着母亲,眼中满含热泪。
苏晓雯笑着摇摇头:"只要你们过得好,妈就开心。"
婚后,张华和妻子在省城租房生活,虽然不宽裕,但小日子过得很甜蜜。苏晓雯依然在老家做着废品回收的生意,但年纪大了,身体越来越吃不消。
2018年,张华的女儿出生了,苏晓雯第一次当外婆,高兴得合不拢嘴。她坐火车去省城照顾坐月子的儿媳妇,看着怀里软绵绵的小孙女,眼泪直流。
"这是我们家的小公主,我一定要给她最好的生活。"苏晓雯暗暗发誓。
回到老家后,苏晓雯工作得更加卖力。她要为孙女攒学费,要为儿子在省城买房攒首付,她觉得自己的担子更重了,但也更有动力了。
2020年,张华提出要在省城买房,让母亲搬过去一起住。房价已经涨到了每平米一万五,一套小三居室要一百五十万,首付就需要四十五万。
苏晓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又开始拼命攒钱。六十岁的她,每天依然推着三轮车在街头巷尾收废品,一年365天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
邻居们都劝她该歇歇了,但苏晓雯总是笑着说:"我还不老,还能动,多赚一点是一点。"
2022年,苏晓雯终于攒够了四十万块钱。正当她准备把钱给儿子买房时,却听说了一个令她震惊的消息。
05
那天,苏晓雯正在废品回收站整理货物,老朋友王大爷匆匆忙忙地跑来。
"晓雯,你听说了吗?政府要重新开发天悦广场那块地了!"王大爷气喘吁吁地说。
苏晓雯停下手中的活儿,疑惑地看着他:"那个烂尾楼?不是烂了十几年了吗?"
王大爷神秘地凑近她:"听说政府要在那里建新的商务中心,现在有人在悄悄收购那栋楼的产权!"
这个消息让苏晓雯内心产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她想起了十几年前第一次看到天悦广场工地时的情形,想起了那时对未来的憧憬。
当天晚上,苏晓雯失眠了。她在网上查找天悦广场的相关信息,发现确实有政府要重新规划该地区的消息,虽然还没有正式公布,但风声已经传开了。
第二天,苏晓雯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觉得疯狂的决定——她要去找天悦广场的债权方,询问收购这栋烂尾楼的可能性。
"苏阿姨,您真的要买这栋烂尾楼?"房产中介小李不敢置信地看着她。
苏晓雯坚定地点点头:"我有预感,这栋楼不会一直烂下去的。"
经过一番波折,苏晓雯了解到天悦广场的债权方急需资金周转,愿意以一百二十万的价格转让整栋大楼的产权。这个价格相当于当初售价的三分之一。
张华听说这个消息后,在电话里暴跳如雷:"妈,您疯了吗?那是一栋烂尾楼,扔在那里十几年了!您把钱扔进去,就等于打水漂!"
苏晓雯静静地听着儿子的咆哮,心里却异常平静。她想起了这些年的辛苦,想起了无数次在深夜里推着三轮车穿过寂静街道的场景,想起了为了儿子的未来拼尽全力的每一天。
"华子,妈这辈子都是为别人活的,这一次,让妈按自己的想法来吧。"苏晓雯的声音很轻,但透着前所未有的坚定。
挂掉电话后,苏晓雯独自走到阳台,望着远处那栋灰蒙蒙的烂尾楼。夕阳西下,钢筋水泥的框架在夕阳中显得格外萧瑟。
但不知为什么,苏晓雯觉得那栋楼在召唤她。她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2023年3月15日,苏晓雯签下了收购合同,正式成为天悦广场的产权人。拿到房产证的那一刻,她的手在颤抖,不是因为后悔,而是因为一种说不出的激动。
所有人都说她疯了,邻居们议论纷纷,儿子几个月不和她说话,连孙女的学费都成了问题。但苏晓雯不后悔,她相信自己的直觉。
2023年底,关于市中心重新规划的消息越来越多。有传言说政府要在天悦广场那块地建设新的金融中心,还有消息说要建设大型购物中心。
苏晓雯依然每天推着三轮车收废品,但心情却和以前不同了。她经常会绕路经过天悦广场,站在楼下仰望这栋属于自己的大楼。
2024年初,政府正式公布了市中心改造计划。天悦广场所在的区域被列为重点开发区域,周围将建设地铁站、商业综合体和高端住宅区。
消息公布的那天,苏晓雯正在废品站里整理废纸箱,手机突然响了。她看了看屏幕,是一个陌生号码。
"请问您是天悦广场的产权人吗?我们是拆迁办的工作人员,想和您谈谈拆迁补偿的事情。"电话那头传来礼貌而正式的声音。
苏晓雯的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她紧紧地握住电话,声音有些颤抖:"您...您说什么?"
"根据政府的征收计划,您的物业需要拆迁,我们需要面谈具体的补偿方案。请问您什么时候方便?"
苏晓雯觉得自己快要站不住了,她扶着墙壁,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我...我随时都方便。"
"那好,明天上午十点,请您到拆迁办来一趟,我们详谈。记得带好相关的产权证明。"
挂掉电话后,苏晓雯呆呆地站在原地,半天没有动。废品站里的货物在夕阳中显得模糊不清,她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不真实了。
第二天上午,苏晓雯穿上了自己最好的那套衣服,紧紧地抱着装有房产证的文件袋,走向拆迁办。她的步伐有些踉跄,心脏跳得像要蹦出胸膛。
拆迁办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她,仔细查看了她的产权证明,然后拿出了一份厚厚的评估报告。
"苏女士,根据专业机构的评估,您的物业拆迁补偿金额为..."工作人员停顿了一下,看向苏晓雯。
苏晓雯的整个身体都在颤抖,她紧紧地握着椅子扶手,眼睛死死地盯着工作人员的嘴唇,等待着那个将要改变她一生的数字...
06
"八千万。"工作人员清楚地说出了这个数字。
苏晓雯感觉天旋地转,她差点从椅子上滑下去。八千万,这个数字在她的脑海里反复回荡,她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
"您...您说多少?"苏晓雯的声音小得像蚊子。
工作人员耐心地重复:"八千万人民币。由于您的物业位于核心区域,面积较大,加上政策性补贴,总补偿金额是八千万。"
苏晓雯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她这辈子做梦都没想过会和这么大的数字产生联系。八千万,这是她做废品回收两百年都赚不到的钱。
"苏女士,您还好吗?需要喝点水吗?"工作人员关切地问。
苏晓雯擦了擦眼泪,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我...我没事,只是太震惊了。"
签署拆迁协议的过程很顺利。政府承诺在三个月内完成拆迁,六个月内支付全部补偿款。苏晓雯颤抖着手在各种文件上签字,每签一个字,她都感觉自己的人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出拆迁办的那一刻,苏晓雯看着手中的协议书,恍如隔世。街上的行人来来往往,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穿着朴素、推着三轮车的老太太,即将成为亿万富翁。
第一个电话,苏晓雯打给了张华。
"华子,妈有事要告诉你。"苏晓雯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妈,您怎么了?声音听起来怪怪的。"张华有些担心。
"那栋烂尾楼...要拆迁了。"苏晓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补偿款是八千万。"
电话那头安静了很久,久到苏晓雯以为信号断了。
"妈...您说什么?八千万?"张华的声音充满了不敢置信。
"是的,儿子。妈没有疯,这一次妈赌对了。"苏晓雯的眼泪又流了下来,但这次是高兴的眼泪。
张华在电话那头哭了,他想起了自己对母亲的不理解,想起了这些年母亲独自承受的压力和孤独。
"妈,对不起,我不该怀疑您的。您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妈妈。"张华哽咽着说。
苏晓雯笑了,笑得像个孩子:"华子,妈这辈子最对的事,就是生了你。现在好了,我们家再也不用为钱发愁了。"
07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社区。那个收废品的苏晓雯,居然因为买烂尾楼发了大财,这简直比中彩票还要神奇。
邻居们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以前对她冷淡甚至看不起她的人,现在都热情地和她打招呼,夸她有远见,有魄力。
"晓雯姐,你真是太厉害了!我们都说你疯了,结果你是最聪明的!"王大妈拉着苏晓雯的手,满脸羡慕。
苏晓雯只是淡淡地笑笑,她已经看透了人情冷暖。真正的朋友不多,但足够了。
更让苏晓雯高兴的是张华一家的变化。儿子专门从省城赶回来,带着妻子和女儿,一家人抱头痛哭。
"妈,您受苦了。"儿媳妇拉着苏晓雯的手,眼中满含歉意。她之前也觉得婆婆买烂尾楼是老糊涂了,现在才明白,婆婆的眼光比任何人都准。
小孙女搂着苏晓雯的脖子,奶声奶气地说:"奶奶,你好厉害!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一样聪明!"
苏晓雯抱着孙女,觉得这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张华提出要为母亲买大房子,买豪车,让她过上最好的生活。但苏晓雯却摆摆手拒绝了。
"妈,您辛苦了一辈子,现在有条件了,该享受享受了。"张华劝道。
苏晓雯看着儿子,眼中满是慈爱:"华子,妈要的不是豪华的生活,妈要的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她的话让张华深受触动。这么多年来,母亲从未为自己考虑过,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家人。现在有钱了,她想的还是家人的幸福。
"不过,妈有几个愿望。"苏晓雯眼中闪烁着光芒。
"您说,什么愿望都满足您。"张华急忙说道。
"第一,给你们在省城买一套大房子,让我的孙女有个好的成长环境。第二,给孙女存一笔教育基金,让她将来想读什么学校就读什么学校。第三..."苏晓雯停顿了一下,"在老家建一个社区图书馆,让更多的孩子有书读。"
张华听了,眼中满是敬佩。母亲有了钱,想的不是自己享受,而是帮助更多的人。
08
2024年底,拆迁补偿款全部到账。苏晓雯看着银行卡上那一串数字,依然觉得像做梦一样。
她按照自己的计划,给儿子在省城买了一套两百平米的大房子,给孙女存了一千万的教育基金,然后在老家投资了五百万建设社区图书馆。
图书馆建成的那天,苏晓雯站在门口,看着孩子们兴奋地跑进去看书,心中充满了满足感。图书馆的牌匾上写着"晓雯图书馆",这是张华坚持要这样命名的。
"妈,您的名字会永远留在这里,激励更多的人。"张华指着牌匾说。
苏晓雯摇摇头:"我不需要留名,我只希望这些孩子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媒体记者来采访苏晓雯,问她投资烂尾楼的秘诀。苏晓雯想了想,认真地说:"没有什么秘诀,就是相信这个城市会越来越好,相信好的位置总有价值。"
"那您现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记者追问。
苏晓雯看了看身边的家人,又看了看图书馆里认真读书的孩子们,微笑着说:"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用钱做有意义的事。我这辈子最自豪的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养了个好儿子,有了个好孙女,还能帮助一些人。"
现在的苏晓雯不再收废品了,但她还是习惯性地早起。每天上午,她会到图书馆里和孩子们聊天,下午回家种种花,晚上和远在省城的儿子一家视频通话。
生活变得简单而充实。她终于不用再为生计发愁,可以真正享受生活的美好。但更重要的是,她证明了一个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勇气和坚持改变命运。
那栋曾经的烂尾楼已经被拆除,原址上正在建设新的商业中心。苏晓雯偶尔路过那里,会停下来看看工地的进展。她感谢那栋楼给了她人生的转折,也感谢自己当初的勇气和坚持。
25年前,她是一个为了给儿子买双球鞋而熬夜织毛衣的单身母亲。25年后,她成了千万富翁,但更重要的是,她成了家人的骄傲,社区的榜样。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神奇,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转角会遇到什么。但只要心中有爱,脚下有路,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苏晓雯的故事告诉我们,最大的冒险有时候就是最大的机遇,而最重要的财富永远是家人的幸福和内心的平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