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转自:经济日报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经济参考报》11月14日刊发文章《社融存量增长8.5%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持续显效》。文章称,央行11月13日数据显示,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M2)和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8.5%、8.2%和6.5%。尽管10月是传统信贷“小月”,但M2、社会融资规模等关键金融指标保持合理增长,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数据显示,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72万亿元,同比增长8.5%;前10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3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83万亿元。
信贷方面,人民币贷款余额270.61万亿元,同比增长6.5%;前10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97万亿元。“10月是信贷‘小月’,政府债券快发多发也对贷款有一定替代效应。”专家表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需求不足等挑战,通过加大政府债券发行规模,能够支持重大项目和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助力扩大需求、支撑经济。
金融是经济的镜像,信贷结构的变化反映了实体经济不同领域和行业资金需求的变动。从新增贷款投向看,近几年与新动能相关的贷款持续保持较快增速。10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77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97万亿元,同比增长7.9%,均显著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专家指出,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增长动能正由传统领域向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新兴领域转换,这一趋势在信贷投向上得到充分体现。与新动能相关的贷款持续保持较快增速,反映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的持续提升。
经济活力的提升态势,也可从另一组数据得到印证:10月末,M2余额335.13万亿元,同比增长8.2%;M1余额112万亿元,同比增长6.2%。“10月M1-M2剪刀差为2个百分点,较去年9月大幅收窄。”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这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个人投资消费需求回暖等积极信号。
与此同时,贷款利率保持在低位水平。数据显示,10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8个基点。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是货币条件比较宽松的重要体现。董希淼分析,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带动下,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持续下降,为经营主体纾困解难、注入信心,不仅让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生产研发、稳步发展壮大,也有助于激活消费潜力、畅通经济循环。
专家普遍认为,当前货币政策立场保持支持性,为促进物价合理回升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