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卢布林省的边境铁丝网旁,滞留货车的引擎声停了两个月——自9月俄白“西方-2025”军演后,波兰关闭所有对白露口岸,3000多辆载着木材、钾肥的货车堵成长龙。华沙家具厂老板扬科夫斯基快撑不住了:“白俄木材断供,生产线停一半,每月亏20万欧元”。就在这时,刚上台的波兰总理图斯克突然宣布:17日重启两个陆路边境口岸。这位曾掌舵欧盟的“老外交”,接手前政府留下的烂摊子,是真要缓和关系,还是藏着更深的算盘?
![]()
一、经济逼宫:企业的眼泪浇灭政治火气
图斯克的决定,说白了是被经济压力“逼”出来的。口岸关闭两个月,波兰损失的不只是表面数字——对俄白出口骤降42%,仅农产品就少赚12亿欧元,200多家依赖白俄原料的企业濒临倒闭。
最急的是农业和建筑业。白俄是波兰第三大钾肥供应国,口岸一堵,钾肥价格从每吨380欧元飙到650欧元,马佐夫舍省农场主卡瓦略算了笔账:“种10公顷小麦,化肥成本多花3000欧元,卖粮钱刚够保本”。图斯克在企业座谈会上拍了桌子:“不能让政治把民生逼到墙角”,这句大白话成了他推动重开口岸的口头禅。
对普通民众来说,好处立竿见影。白俄菜籽油通过重启的布列斯特口岸入境后,波兰超市里的食用油价格3天降了15%,华沙主妇安娜笑着说:“终于不用为一桶油多花2兹罗提了”。
二、大国棋盘:在欧盟与俄白间走钢丝
图斯克的“软身段”,藏着对欧盟和俄罗斯的双重算计。作为欧盟前主席,他清楚欧盟对俄制裁的底线——允许“非军事领域”贸易流动。重启口岸既能给本国企业松绑,又能向欧盟证明“波兰能理性执行制裁”。
更妙的是借势拉拢白俄。白俄2024年进口额超168亿美元,中国是其最大贸易伙伴,但对波出口仍占18%。图斯克特意批准白俄钾肥优先通关,条件是白俄“加强边境移民管控”——这既回应了前政府炒作的“移民威胁”,又给卢卡申科递了橄榄枝。
俄罗斯的态度则很微妙。俄外交部表态“欢迎务实举措”,却悄悄把“西方-2025”军演的部分装备留在了白俄西部。明眼人都懂,这是给图斯克提个醒:别想一边赚俄白的钱,一边跟着欧盟围堵俄罗斯。
三、隐忧未消:铁丝网下的信任裂痕
图斯克的冒险,也踩在国内和边境安全的“雷区”上。极右翼政党“法律与公正党”跳出来反对,领袖卡钦斯基骂他“向俄白投降”,甚至组织抗议活动,举着“铁丝网不该倒下”的标语围堵总理府。
边境安全更是悬着的石头。重启的口岸虽加装了人脸识别系统,但两个月前的移民冲突阴影还在。波兰边防军司令透露,白俄边境仍有3000名非法移民聚集,“我们增派了200名士兵,防着有人借通关混进来”。
卢卡申科也没完全放下戒心。白俄政府要求波兰对滞留货车赔偿损失,还规定“敏感商品通关需提前48小时报备”。这种“既合作又设防”的姿态,让图斯克的“暖化”计划充满变数。
四、和解还是权宜?图斯克的算盘难长久
说到底,图斯克重启口岸是场务实的“止损操作”。他用经济民生为突破口,既稳住了国内企业,又在欧盟和俄白间找到了平衡,比前政府的“硬对抗”高明不少。但这终究是权宜之计,长期挑战一个没少。
欧盟第19轮对俄制裁即将落地,若涉及白俄过境贸易,图斯克又要面临“选欧盟还是保经济”的两难;俄白军事合作没停,边境随时可能因地缘冲突再关闸。更重要的是,波白多年的信任裂痕,不是开两个口岸就能弥合的。
图斯克自己也清楚这点,他在发布会上说:“重启口岸是第一步,能不能走下去,要看各方是不是真的把民生放第一位”。
图斯克的“软着陆”能化解波白矛盾吗?若欧盟加码制裁,他还能保住口岸开放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