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编辑|深水财经社 纳兰
1989年,28岁的段永平南下广东,接手中山市怡华集团旗下濒临破产的日华电子厂,担任厂长。这家工厂当时年亏损200万元,负债累累。
1991年,段永平将工厂更名为“中山市小霸王电子工业公司”,正式创立“小霸王”品牌。
段永平敏锐捕捉到游戏机市场机会,推出小霸王学习机,这个产品迎合了家长“望子成龙”心理,巧妙将游戏与学习结合。
和当时的那批高举高打的商业品牌一样,小霸王前期投入40万元拍下央视黄金时段广告,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
随后小霸王就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在短短三年,销售额从0飙升至4.8亿元,净利润突破8000万元。
到1995年,小霸王年产值达10亿元,市场份额近80%,成为家喻户晓的“国民品牌”。1994年市场调查显示,小霸王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电脑品牌,甚至超过联想和IBM。
![]()
一、矛盾初现
段永平接手时,怡华集团老板陈健仁曾承诺,初始阶段股权“三七开”,也就是段永平团队30%,集团70%;后改为“二八开”,段20%,集团80%;到发展中期“一九开”,段10%,集团90%。
但是最终可能连1%都没有兑现,甚至集团频繁抽调小霸王利润,用于补贴其他亏损业务,削弱了小霸王的发展后劲。
![]()
二、改革被拒
1994年,小霸王如日中天时,段永平向怡华集团提出股份制改造方案,希望让核心员工持股,分享企业发展成果,建立长期激励机制,彻底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问题,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模式。
但是段的建议被集团高层断然拒绝,此外,集团还存在将小霸王的利润抽走扶持其他部门的行为。
这种不重视核心业务团队价值、只看重短期利益的做法,让段永平意识到自己始终只是 “高级打工仔”,在僵化体制下难以实现长期经营理念,成为段永平离开的直接导火索。
![]()
三、信任崩塌
段永平在近期接受雪球访谈时解释了当时从小霸王出走的原因:“我离开小霸王不是因为利益问题,而是因为信任问题。”“小霸王的问题不是没有股份制,而是没有兑现承诺。”“没有契约,你就不可信了,再讲什么都不可信。”
他将这种感受比喻为:“像刮瓶盖刮出'谢'字,知道不能再往下刮了。”“承诺可以改,说明未来还会改,没有任何可信度可言”,这与段永平的认知产生严重冲突。
段永平曾经志在打造“中国的松下”,让企业像滚雪球一样持续发展。但在集团体制下,他只是高级打工者,小霸王难以维持竞争力,更无法实现他的企业理想。
![]()
四、君子协定
1995年8月28日,段永平正式向怡华集团提交辞呈,仅用15分钟完成全部交接,离开时与集团负责人陈健仁保持了良好沟通,并签订“君子协定”。
双方承诺,双方保持良好关系,段永平一年内不与小霸王在国内市场竞争,同时仅带走6名核心骨干,承诺不挖角更多员工。作为交换,小霸王赠予段永平一辆奔驰汽车。
段永平带走的这些人包括开发部“四大天王”、总经理助理等,而这几个人后来都成为中国电子消费领域的风云人物,如陈明永创办OPPO、沈炜创办VIVO,印证了段永平团队建设的成功。
![]()
五、小霸王崩塌
失去段永平的小霸王遭遇致命打击,大量经销商转投步步高,很多技术和管理人员离职转投竞争对手。
1998年之后年:被步步高逐渐超越,逐步退出主流市场。2000年后,因电子游戏被视为“电子海洛因”和电脑普及,小霸王加速衰落。
2020年,小霸王正式被申请破产,一代“国民品牌”落幕。
![]()
六、创立步步高
1995年底,段永平在东莞创立步步高,与中山小霸王一江之隔。段永平不仅复制了小霸王的成功模式,更解决了小霸王的核心问题,这也为后来OPPO、vivo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形成了影响中国消费电子产业的“步步高系”商业帝国。
(本文内容均来源公开资料,由于年代久远,部分数据可能存在不一致,请引用之前仔细核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