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美国债务高达37万亿美元,还能养得起11艘航母?其实我们都被骗了,美国债务37万亿,已经不是天文数字,是宇宙数字了。
![]()
37.9万亿的国债压在头上,美国人自己都快喘不过气了,可偏偏它的 10 艘 “尼米兹” 级和 1 艘 “福特” 级核动力航母,共计 11 艘核动力航母还在全球四处游弋,像没事人一样。
这不是钱多任性,而是把军舰当成了印钞机,玩了一套 “全球买单,美国秀肌肉” 的把戏。看起来是华盛顿在花钱,实际上口袋被掏的是全世界。
说到底,美国的这套玩法靠的不是家底,而是一种 “全球循环” 的金融套路。它印出来的美元,不仅是自己用的,更是让全球都得用的。
![]()
谁做生意不用美元结算?谁不买点美债压压箱底?日本、中国等大国手里攒着的美债,就是美国财政的 “备用钱包”。
按理说国家负债累累,应该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但美国偏不。为什么?因为它靠的是一套叫 “美元霸权” 的机制。
全球大部分贸易都绕不开美元,用美元结算就得先换美元,而全球各国获取美元的渠道多样,购买美债只是各国对外汇储备进行保值增值的选择之一,而非换取美元的必要途径。
就像一个巨大的循环,别国把辛苦挣来的钱买了美国的债,美国再拿着这些钱去造航母、搞军演、维稳霸权。
美国的 11 艘核动力航母不是摆设,它们是真正意义上的 “漂在海上的外交官”。它们可以停靠在各地码头,也可以随时出现在敏感水域,不为别的,就是要告诉全世界:谁在这片海上说了算。
可问题是,这些航母不是烧空气的,一艘核动力航母一年的维护费用约 8-10 亿美元,而全周期约 50 年的使用费用至少 400 亿美元,那这笔天文数字的钱都是谁掏的?
![]()
有些 “盟友” 心里比谁都清楚,他们被要求承担驻军的吃喝拉撒,还要出钱搞军事设施,甚至连军舰停靠都得结账。
美国说得好听是 “共同防务”,其实更像是 “你出钱我出人,最后听我的”。这套模式美国玩得轻车熟路,不管是亚洲某些国家,还是欧洲老盟友都在这张军事账单上摊了份子。
而航母的真正用途,也早就超出了军事范畴。它能守住那些关键航道,让全球能源都得照美元的规矩走;也能随时出现在资源丰富的地区,催促那里的政府 “配合”。
换句话说,美国不只是在用航母保国家安全,它是在用军力稳金融体系,用现实威慑支撑虚拟信用。
但问题也越来越大,首先是美元的地位开始动摇,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尝试用自己的货币进行贸易结算,不再依赖美元。
![]()
像中国推动的本币结算机制,就让不少国家看到了脱离美元的希望,还有一些国家干脆减少对美债的依赖,开始转向黄金或其他资产保值。
国际金融的风向正在慢慢变,不再是美国说了算,其次是美国自己的工业能力跟不上了,航母一艘比一艘贵,造船速度却一再延迟。
美国仍具备核动力航母等军用船舶的核心建造能力,但存在项目延期、预算超支等问题,关键零部件还得依赖外国产品,部分军舰维修需依赖海外造船厂,且商用船舶产量和竞争力大幅下滑。
这意味着即使美国想继续维持全球部署,也得面对 “建造慢、成本高、部分维修依赖外部” 的现实困局。
![]()
现在全球对美元的信任正在流失,美国频繁利用金融制裁手段,把美元当成 “武器”,让不少国家吃了苦头,结果反而逼得世界各国开始防备美国金融系统。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覆盖的国家越来越多,就是因为大家都在找备选方案,谁也不想被一家独大牵着鼻子走。
从历史看靠金融和军力维系的霸权,从来都不是万能的,荷兰、英国都曾辉煌一时,但终究败在了结构性衰退和全球信任危机之下。
美国今天的处境,和当年的老霸主们何其相似。当债务利息都快超过军费时,再多航母也撑不起信用的塌方。
![]()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还能撑多久?靠全球为它的航母买单的日子还能过几年?如果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去美元化,不再购买美债,不再为 “全球警察” 出钱,那美国的军事存在还能维持多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