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后,菲律宾连续遭受了“海鸥”和“凤凰”两场台风的袭击。
截至近日,菲方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两百人,另有一百多人失踪。受灾范围波及32个省份,影响人口更是超过210万。
在两次台风的席卷之下,菲律宾国内发生大面积洪水和山体滑坡,大量房屋、道路以及公共设施受损,电力和通信也一度中断。
在这种状况下,小马科斯当即宣布全国进入灾难状态,为期一年。
![]()
(小马科斯)
然而,菲方在灾情的处理上暴露出了很多的不足,在初期的灾情通报上,政府就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比如在“海鸥”来袭之际,官方统计的死亡人数数据和地方报告存在出入,未能被及时纳入,这就影响了救灾资源的精准分配;台风导致的大范围电力、通信中断和道路损毁,直接阻碍了救援队伍进入灾区,这也说明菲方关键基础设施质量不过关。
此外,这边“海鸥”造成的创伤还未抚平,更具破坏力的“凤凰”接踵而至。在短时间内连续应对两场重大灾害,这也给政府的统筹协调能力和国家救灾储备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就在菲方为此焦头烂额之际,中方这边及时伸出了援手。
日前,中方驻菲律宾大使馆就发文表示,近段时间菲方因台风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对此中方向灾区民众表示慰问。同时在事发后的第一时间,中方一些省份以及在菲律宾的中资企业,就立刻伸出援手救助了菲方。而出于人道主义考量,中方也决定向菲方提供现汇和紧急物资援助,帮助菲方渡过难关。
而作为菲律宾的盟友,美国这边的动作却遭到了批判。
在日前的总统府新闻记者会上,菲方就被问及,美国作为重要盟友是否为菲方提供了帮助。
为此,菲总统办公室副部长就指出,美菲签署的《加强防务合作协议》,确实在近期的多起自然灾害中发挥了实际效用。
菲总统府认为,美军在菲律宾设置的军事据点,为菲律宾在灾害应对和救援作业上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然而,当被问及这些据点在何处,以及如何发挥作用的时候,菲方却支支吾吾答不上来了。菲方这种只有结论,却拿不出证据的表述,让所谓的“巨大帮助”显得十分空洞。
![]()
(台风席卷过后菲方一片狼藉)
其实,菲总统府的这番话根本站不住脚。
其提到的所谓军事协议,内容包括允许美军使用指定的菲律宾军事设施、建造设施并预先部署装备。主要目的是增强美菲军事协同和威慑,而非人道主义救援。将一个军事同盟协议包装成救灾利器,在逻辑上实在难以自洽。
更何况,菲律宾为这些军事站点付出了巨大的战略代价,包括主权受损以及被卷入大国冲突的潜在风险。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菲律宾真正遭遇严重自然灾害时,其最亲密的盟友所提供的援助却相当有限。
截至现在,美国仅提供了100万美元的紧急援助,这与菲律宾向美军全面开放战略要地的付出完全不成比例。这种投入与回报的巨大落差,使得“救灾有帮助”的说法显得苍白无力。
而菲方这边,明知站不住脚仍要这样宣传,其背后也有其深层的战略和政治动机。
菲律宾国内对这一军事协议一直存在强烈的批评声音,认为该协议削弱了菲律宾的主权,并可能使国家不必要地卷入外部冲突。而菲方通过将协议与救灾这种人道主义行动绑定,目的是转移公众视线,将争议性的军事存在描绘成对国民福祉有益的保障,以此来平息反对声浪。
而对于中方而言,我们选择这个时候伸出援手,也有一定的战略考量。
要知道,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菲方联手外部势力,不断在南海问题上挑衅,导致中菲关系并不算好。
![]()
(中国大使馆发表声明)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主动提供援助,其实是在国际社会面前,实实在在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把自己定位成灾难面前愿意主动帮忙的国家,这和一些外来国家刻意制造紧张气氛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且,南海问题一直是中菲双边关系的主要矛盾,中国这次的援助,巧妙地给僵局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它清楚地告诉菲律宾:中国对菲律宾人民的友好是真心的,这也为双方以后就南海等敏感议题坐下来对话,铺垫了基础、留下了余地。
就像大使馆声明里说的,这次援助不只是中国政府出面,还有中国地方政府、在菲律宾的中资企业,以及当地华侨华人一起参与。这种多方面发力的援助方式,能直接帮到菲律宾受灾的老百姓,也能让更多菲律宾人了解中国的善意、对中国产生好感,慢慢减少国内可能存在的反华情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