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扫落叶,送来了桂花香,还有坚果香。
白露开杆后,杭州刮起了阵阵坚果炒货的焦香,以西部的临安最为浓郁。
地处天目山脉,临安是“中国山核桃之都”,栽培生产加工山核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多年前。临安山核桃实现“面积、产量、加工、效益”四个“全国第一”,更是引领临安坚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撬动坚果炒货行业产值150亿元。
![]()
如今,山核桃种植面积57万亩,占全国31%以上;总产量占全国40%以上;加工规模占据全国75%以上的份额;在品牌效应驱动下,产业综合产值已达50亿元。
这条坚果产业链,今年还被列为省级“土特产富”重点培育百亿元以上产业链。
从深山走向千家万户,从地方特产到全国闻名,小小坚果,何以“出圈”?
![]()
“临安种植山核桃的历史虽久,不过把山核桃作为商品进行推广,其实就是近百年来的事。”
在龙岗镇姚生记数字化观光工厂内的“印象山核桃”博物馆里,浙江省山核桃产业协会会长、姚生记副总经理邓杨勇一边引导参观,一边讲着临安山核桃的变迁。
![]()
“以前,山核桃在临安主要用来榨油。后来,有农户尝试用家里的木桶蒸、铁锅炒,把山核桃卖到了杭州,进而销往上海、无锡、苏州一带。”
随着山核桃价值快速提升,更多农户看到了家门口致富的机会。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山核桃产业迅猛发展。然而,对短期收益的追逐也导致了过度经营——过量施肥、滥用除草剂等问题出现,引发了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2019年的超强台风‘利奇马’如同一记当头棒喝。”邓杨勇说,当时受台风影响,不少山核桃树倒伏,甚至被连根拔起,生态与经济双重受损,为产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
台风过后,临安区委区政府当即把“山核桃生态化治理”作为灾后重建工作“五场硬仗”之一,专班化推进退果还林、生态经营、机制改革三大工程,出台并实施《关于加快推进山核桃林地生态治理五年行动计划》等。
以“生态化经营”为核心,这场生态修复行动在龙岗、岛石、昌化等8个山核桃主产区的139个行政村铺开,不仅将地质灾害高发区、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的6万余亩山核桃林划定为禁止经营区,还给予农户适当补偿,收回经营权面积2万余亩,开展为期十年的封山育林,让山林得以休养生息。
在距离“印象山核桃”博物馆约15分钟车程的昌化镇白牛村西谷坪经济林林场,800亩山核桃林成为生态化栽培的典范之一。“90后”农场负责人应涛,2020年回到临安,从父亲手中接过了管理重任。
![]()
“我们严格遵守生态治理要求,坚持禁用除草剂,采用人工除草;运用测土配方施肥,培育健康土壤;推广张网采收,保障安全与便捷;还把核桃脱下来的蒲壳与羊粪混合发酵利用,当作育养山林的有机肥……”
同时,西谷坪经济林林场还积极探索“山核桃+”立体种植模式,在林下套种黄精、三叶青等中药材。“每年四五月,这些中药材长出茎叶,是山林里最美的时候。别小看这‘林下经济’,既能增加收入,实现‘一地双收’,又能改良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呢。”应涛介绍道。
![]()
截至2024年底,临安已建成“山核桃+”示范基地100余个,张网采收面积突破10万亩,“退果还林”2.15万亩,林地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为山核桃品质提供了坚实保障。
此外,在西谷坪经济林林场的800亩山核桃林间,还矗立着三组摄像头,连接着百里外的“山核桃产业大脑”——这是临安搭建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对病虫害的“及早发现、数字预警、联动处理”闭环,大幅提高防治效率。
![]()
“山核桃产业大脑”于2020年上线,目前,已经归集了全产业链数据超过1500万条,打通了11个数字示范基地、37家种植大户、262家合作社、160家加工厂和80家协会企业的数据壁垒,构建起覆盖“产、加、销、管”全链条的数字化体系。此外,在“浙里办”上线的“临农一件事”服务平台,集合品牌授权、行情查询、病虫害识别、手机开票等18项“一键通办”功能。其中“我要开票”模块深受林农青睐,自2023年10月上线以来累计开票金额达10.33亿元。
![]()
生态屏障全面构筑后,如何实现产业效能的跃升?
临安区的答案是做优二产,聚焦精深加工,成功引进了姚生记等坚果加工龙头企业。
![]()
“来到临安后,我们发现全区虽有300多家获食品质量安全认证的坚果企业,但多以小作坊形式开展经营,自有品牌数量很少,长期处于低质低价竞争的环境中,严重制约了山核桃产业链的价值提升。”邓杨勇指出。
姚生记落户后,首先就将山核桃种植加工的十八道核心工序进行标准化。
![]()
“从采摘晾晒要求一次性晒干,到成品颗粒大小、含糖量控制,我们将老师傅们的优秀经验系统梳理,转化为标准体系,并导入现代化大数据管理,初衷就是想让临安山核桃的品质和口感始终如一。”
走进姚生记数字化观光工厂,挑选过的山核桃仁经过清洗、蒸煮去涩、炒制入味后,会进入工艺冷库中,以防常温下入味发酵;分装车间里,无尘、安全、自动化生产,全过程无人工接触食品,人均效能提升166%,实现产能攀升。
现在,整个车间山核桃的日加工量可达到10至15吨,带壳和不带壳的各占一半,以销定产。其他如开心果、巴旦木等坚果,日加工量达到50至100吨。
以中国坚果炒货食品城为核心,姚生记为龙头,全区现有SC认证山核桃加工企业300余家,区级以上龙头企业42家(含中国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年加工能力突破40万吨。全区山核桃收入超100万元的村近百个。
![]()
龙头企业的进驻也为品牌建设注入强劲动力。继2017年实施《山核桃三年亮牌行动计划》后,临安在2021年推出了区域公用品牌“天目山宝”,制定了严于国家标准的“天目山宝”山核桃系列团体标准,确保品牌“含金量”。
通过举办“中国临安山核桃开杆节”、首创《临安山核桃综合指数体系》、举办中国国际坚果大会……以“临安山核桃”为特色的坚果产业链,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不仅在国内市场畅销,还逐渐走向国际市场,成为中国坚果行业的一张亮眼名片。
![]()
今年的“浙BA”赛场上,临安山核桃化身一颗小篮球,火出了圈。
![]()
这个创意来自临安团圆仁食品有限公司的品牌负责人陈洁。这几年山核桃销售旺季一过,陈洁就拉着团队,一起捣鼓山核桃文创。
“山核桃打下来后,我们会用浮水法把空籽筛选出来。以前空籽都是扔掉或烧火,我觉得可惜,而且山核桃的寓意好,和和美美,团团圆圆,就想用它做挂饰。”陈洁说。
![]()
一开始只是简单组合空籽和配件,市场反响平平。今年,陈洁借鉴非遗漆扇,引入传统大漆工艺,给空籽变了个装,再进行DIY制作,很有设计感。
现在,山核桃文创系列已涵盖车挂、包挂、手机链、钥匙扣、手串、胸针等,售价从68元至98元不等,今年以来已经销售超2万件,目前仍订单不断。
![]()
除了挂件,陈洁还开发了山核桃咖啡,与“朱炳仁·铜”联名推出“禧福团圆套装”,与西湖区巧克力企业合作打造“心上仁”产品,还与临安本地非遗传承人、万事利丝绸、龙井茶等接触,持续拓展“坚果+”版图,不断提升消费体验与品牌溢价。
来源:杭州农业农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