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2025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顺利启幕
大会聚焦“才聚新重庆·共创新未来”
向全球人才发出了诚挚邀请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
这场西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人才盛会
将以“创新、年轻、开放”为底色
汇聚海内外的有志之士
共绘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的新篇章
![]()
创新:以产聚才,与城同兴
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作为制造重镇,重庆正加快从“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身。
7月29日,注册资本200亿元、资产总额3087亿元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成为首家总部落户重庆的一级央企;重庆电子电路产业园作为川渝地区最大的印制电路板生产园区,已成功引入上下游配套企业64家,年产值突破100亿元……
产业升级催生人才新需求,创新机制搭建引才新平台。随着“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速构建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重庆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正是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2025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应运而生,成为连接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的重要桥梁。大会以“创新”为发力点,推动形成“以产聚才、以才兴城”的良性循环。
![]()
首先,产业驱动,政策精准发力。为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重庆已陆续出台多个政策。比如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出台的《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若干举措》《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其中13条支持措施最高奖励达5000万元。这些政策与“金凤凰”“新凤”人才计划形成合力,构建起“四链”融合的政策体系。本次人才交流大会正是这些政策落地的重要载体,通过“揭榜挂帅”等项目发布,实现产业需求与人才专长的精准对接。
其次,平台赋能,集聚高端资源。在产业需求牵引下,本次大会也特别设置了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人才发展大会等专场活动,推动华润微电子、SK海力士等领军企业与高端人才直接对接,为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最后,机制破局,激发人才活力。面对产业数字化转型对人才评价提出的新要求,重庆在全国率先构建“目录+计分”双通道评价机制,比如,通过薪酬、岗位等多维度综合计分,将产业领域创新实绩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纳入支持服务,目前已有148家企业的600余名人才通过认定。
随着《重庆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3—2027年)》深入推进,重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既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为人才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本次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的举办,正是要打通产业升级与人才集聚的通道,通过政策、平台、机制的三重创新,让人才优势成为推动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努力实现“产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引进什么人才”的引才目标。
![]()
年轻:青春主场,与城共进
一座城市的吸引力,不仅在于产业高度,更在于青春温度。本届大会聚焦青年人才发展,通过政策创新、平台搭建与服务升级,打造充满活力的“人才磁场”。
政策护航,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重庆升级推出“百万人才兴重庆”行动,更为青年人才提供入职补贴、创业扶持、安居保障等全方位支持。比如,重庆创新推出社保卡“三免五送”专项服务,为青年人才提供免费游览景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免费入住青年驿站等贴心保障,并通过大数据技术精准推送就业补贴、岗位信息和培训机会等,实现“一人一策”的智慧服务。
青春舞台,让人才站C位。作为大会“重头戏”的“千名博士重庆行”活动共征集到1506名海内外博士,其中国内博士1199名,海外博士307名,涵盖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微电子学等重点产业发展急需领域。活动期间,博士团将深入两江新区明月湖协同创新馆、西部科学城金凤实验室等前沿科研平台实地考察,让青年人才深切感受到重庆提供的广阔发展空间和优质科研条件。
![]()
金凤实验室。李文科 摄
服务升级,传递城市温度。重庆打造“渝才荟”数字化人才服务平台,集成73项全链条服务,建立“一对一”服务专员制度。
比如,在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重庆市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人才为核心,以机制为突破,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陪跑”机制。职业经理人陪跑队伍作为助力人才创新创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具有“懂经营、会管理、善创业、能陪跑”的特点,具备熟悉产品、对接市场、链接资源的优势,是助推人才企业市场拓展、持续发展的行家里手,这种全周期服务能让人才能更专注于技术创新。目前,全市已布局建设7个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500多名“金牌陪跑人”活跃在创新创业一线,今年以来已服务孵化企业524家,为青年人才提供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开拓的全周期陪伴式服务。
![]()
创业选手正在路演。大会主办方 供图
如今的重庆,正以最大的诚意打造青年人才“西部首选之城”,让每一位来渝青年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与厚度。本次大会也旨在向全国乃至全球青年人才发出诚挚邀请,让青春活力与这座城市的发展同频共振。
![]()
开放:海纳百川,与城共赢
一座城市的格局,决定其人才生态的广度。当重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这场人才盛会便成为链接全球智慧、汇聚八方英才的重要平台。
从国际舞台到重庆机遇,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本次大会邀请50余位中外重要嘉宾,包括国际组织负责人、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专家等,举办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大会、人才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洽谈会等高规格论坛。塞尔维亚、法国、德国等多国科研团队将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项目参会路演,推动重庆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活动期间,还将揭牌成立能源效率优化研究中心,整合国际先进技术,助力重庆能源领域绿色低碳转型,为“双碳”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从政策创新到服务升级,开放的诚意实实在在。
近期,重庆还率先推出了外籍人才“聚英卡”,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与社会保障卡“证卡融合”,推动政务、金融、医疗、交通、文旅等领域“一卡通办”。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为持卡人量身定制跨境薪酬购汇、多语种服务等专属金融方案,提前为引才来渝留渝“筑巢”。这些举措,正是重庆打造国际化人才高地的生动注脚。
从跨省联动到全域协同,开放的步伐坚定有力。
![]()
第三届重庆三峡人才节招聘会现场。马佳欣 摄
紧扣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和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大会联动四川、云南、甘肃等11个西部省区近500家用人单位举办引才专场。与此同时,各区县协同发力:万州区举办第三届重庆三峡人才节,黔江区打造首届武陵山人才节,渝中区举办智慧医学人才发展大会,永川区开展“逐浪奔永”人才荟活动……这些特色鲜明的人才活动,正将人才的“聚合效应”转化为区域发展的“增长动能”。
当国际资源与本土优势相互交融,当省际合作与市区联动同频共振,一个更具活力、更富魅力、更有吸引力的重庆正张开怀抱,迎接每一位愿意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的人才。
今天的重庆
是创意、创新、创业、创造的热土
这场以“创新、年轻、开放”
为密码的人才盛会
不仅是智慧的碰撞、资源的对接
更是重庆向世界发出的邀请——
与重庆共成长,与时代共未来
来源:重庆发布
文字:姜念月
封面:张乐
编辑:张春梅
审核:何维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