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晨五点半,天色微明。62岁的李大爷安静地起身去洗手间,刚落脚,却觉得脚背有点酸胀。洗漱的时候,他又发现自己手指僵硬弯不利索。简单刷牙后,一照镜子,眼圈下方竟然有些发紫发肿。
![]()
李大爷不以为意,以为只是“上了年纪、没睡好”。可一旁的老伴看在眼里,执意拉他去社区医院做了个基础检查。
化验结果出来,医生面露严肃:“李大爷,您的尿酸已经达到498μmol/L,属于高尿酸血症,得多留心这些细节了。”
很多人都像李大爷一样,对早晨身体的小异常“不当回事”,但你可知道,高尿酸可不仅仅是“痛风”的隐形杀手,还会悄悄发出一些容易被忽视的信号。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尿酸高的人清晨往往会有的3个常见现象,以及日常如何科学调理,赶紧对照一下,别让健康小问题慢慢升级成大麻烦。
人体产生尿酸,是新陈代谢嘌呤类物质的正常结果。但尿酸代谢异常,导致其不断在体内堆积,就会出现高尿酸血症。
2023年《中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诊疗指南》显示,我国成年人中尿酸偏高的比例已经超过13%,而约8%的中老年人处于“临界高值”却浑然不觉。
![]()
科学研究表明,尿酸浓度在夜间至清晨呈波动上升趋势,很多高尿酸的人在起床后,会反复碰到以下3个现象:
关节晨僵、酸胀、活动卡顿。最常见在脚踝、足趾、膝关节和手指。研究显示,60%以上高尿酸患者清晨有不同程度的关节不适,严重时“下地都难,缓一缓才好”。
脸部、关节或局部浮肿。起床照镜子时,发现眼皮、手背、脚踝发涨发沉感。这是因为尿酸盐沉积于软组织,夜间微循环减缓导致的水肿。
晨起疲劳、头昏或口干口苦。数据显示,高尿酸人群晨间身体乏力的比例达到了38%。部分患者还会有“心慌出汗、恶心作呕”等不适。
![]()
许多人误以为这些只是“睡姿不对、年纪大了”,殊不知,这很可能正是尿酸高在悄然损害关节、肾脏和全身代谢。
如果对这些清晨“小信号”视而不见,尿酸过高往往会给健康带来更大的隐患。最新哈佛大学医学院流行病学数据提示,尿酸长期高于420μmol/L,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上升26%,痛风发作率提升2.7倍。
具体来说,可能出现:
痛风发作:关节突然红肿热痛,尤其是凌晨、清晨最常见;肾损伤加重:尿酸盐沉积肾小管,“堵塞”影响肾脏排毒功能。
导致肾结石、慢性肾炎发病率提高14%以上;动脉粥样硬化、血压升高:尿酸促进炎症反应,长期可导致血管壁损伤、血栓风险增加。
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风险上升:高尿酸常常伴随高血脂、高血糖等,形成“隐形四高”,对心脏、脑部、肾脏伤害尤为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无症状的高尿酸”也可能加速身体损害。一项全国范围内的社区健康随访显示,六成高尿酸症患者在出现明显痛风前,已有不同程度的血管老化及肾功能减退。所以,清晨小异常,千万不能忽略。
高尿酸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及时自查、科学控制。医生建议:
合理饮食,控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建议少吃动物内脏、啤酒、海鲜、浓肉汤,同时多选择杂粮、蔬菜、低脂乳制品。权威数据显示,每减少100mg每日嘌呤摄入,尿酸水平能降低10-15μmol/L。
![]()
多饮水、促排尿。每日饮水建议量为1500-2000ml,以“尿色淡黄”为宜,有利于排除尿酸。
适量运动,避免剧烈或断断续续。步行、慢跑、八段锦、游泳等“中低强度、规律性运动”效果最好。
戒烟限酒、规律作息。尤其是“聚会豪饮、夜宵应酬”,很容易让尿酸飙升。建议每周饮酒量限制在50g酒精以下。
![]()
定期检测血尿酸和常规体检。对于40岁以上、有家族史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的人群,更应重视血尿酸的年度检查。
遵医嘱用药调理。部分高尿酸人群(特别是痛风发作/肾功能异常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服用降尿酸药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