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网】
近日,全国的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期,而今年的“C位”病毒——甲型H3N2流感正以超95%的占比席卷全国。
根据中国CDC流感监测数据,2025年第44周全国流感以甲流为主,南方省份H3N2占比达98.2%,北方省份达99.5%。
其传播速度和致病性引发广泛关注。
“刀片嗓”、咳嗽、发烧、头痛、全身酸痛……..
这场流感攻防战,如何科学应对?
H3N2流感:为何今年“来势汹汹”?
病毒特性:高传染性+免疫缺口。
H3N2属于甲型流感病毒亚型,通过飞沫、接触传播,感染代间距仅3-5天。
近4-5年H3N2流行度低,人群抗体水平下降,叠加新冠疫情防控形成的“免疫债”,导致易感人群激增。
甲流H3N2为主要毒株,其传染性强、变异性高,人群普遍免疫力弱,感染后症状较重。
流感与普通感冒有何区别?
虽然两者都可能引起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但流感最突出的特点是全身症状较重:
高烧不退:体温可在短期内迅速升至38.9℃~40℃。
疼痛明显:头痛、咽痛、全身肌肉酸痛。
极度乏力:疲劳感显著,影响正常活动。
全身不适:可伴随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流行趋势:早发、高发、范围广
2025年10月下旬南北方流感活动均明显上升,全国共报告144起流感样病例暴发。
气温下降、空气干燥、室内活动增加,使病毒与细菌在呼吸道中更易传播。
儿童、老人感染后出现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的概率升高。
流感与普通感冒在起病速度、发热程度、关键症状、患者感受及传染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流感常表现为“1烧、2痛、3乏力”的典型症状,即急起高热(体温≥38℃)、头痛与全身肌肉酸痛、明显乏力至卧床。在流行季节,符合上述症状的患者确诊率高达77%。
谁在H3N2的“攻击清单”上?
高危五类人,感染即“红灯”
5岁以下儿童: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感染后易引发高热惊厥。
60岁以上老人:基础疾病叠加免疫力下降,重症风险增加3倍。
慢性病患者:糖尿病、慢阻肺患者感染后住院率升高50%。
孕妇与围产期女性:激素变化导致免疫力波动,易发展为重症。
肥胖人群(BMI≥30):脂肪组织促进病毒复制,病程延长2-3天。
温馨提示:若孩子出现以下症状,赶紧看医生
3个月以内婴儿发热
持续高热超过72小时
精神差、进食困难、烦躁不安
呕吐、抽搐
口唇发绀、鼻翼扇动、三凹征
皮疹
呼吸频率明显增快
隐形传播者:30%感染者无典型症状
约三成H3N2感染者仅表现为低热、咽痛,但仍具传染性。
学校、办公室等密闭空间中,一个“沉默携带者”可能引发群体感染。
四招筑起“免疫长城”
1.疫苗
▶ 接种人群:≥6月龄无禁忌者均可接种,优先覆盖儿童、老人、医务人员。
▶ 9-11月接种效果最佳,但整个流行期均可补种。
▶ 接种疫苗可使儿童缺勤天数减少35%,家庭感染风险降低20%。
▶ 陕西省居民可通过各区疾控中心电话预约疫苗,或直接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
2.日常防护
▶ 用“七步洗手法”揉搓20秒,病毒去除率达90%。
▶ 人群密集场所佩戴N95口罩,咳嗽时用纸巾遮挡。
▶ 每日开窗2次,每次30分钟;门把手、手机等高频接触物用75%酒精擦拭。
▶ 模拟飞沫传播显示,不戴口罩与感染者交谈1分钟,吸入病毒量是戴口罩者的50倍!
3.增强免疫:吃动睡“三件套”
▶ 饮食:每日摄入500g蔬菜、200g水果,补充维生素C和锌。
▶ 运动:每周3次、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跳绳)。
▶ 睡眠:青少年保证9小时,成人7-8小时,睡眠不足者感染风险翻倍。
▶ 中医妙招:广东省中医院推荐“桑芪饮”(桑叶+芦根+薏苡仁),可疏风清热,适合易上火人群。
4.及时就医:抓住48小时“黄金期”
▶ 高危信号:持续高热≥3天、呼吸困难、胸痛、婴幼儿嗜睡。
▶ 隔离原则:发热退后48小时,且症状消失方可返校/复工。
H3N2流感虽来势汹汹,但通过疫苗接种、日常防护、免疫力提升和及时治疗,我们完全能将其“拒之门外”。
记住:流感季不恐慌,科学防护是王道!转发这份指南,让更多人加入“防毒联盟”,共度健康暖冬!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