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起落,威马汽车的崩塌堪称最刺眼的样本。
这家曾与蔚来、小鹏、理想并称为“造车新势力四巨头”的企业,如今只剩下超过200亿元的负债和创始人沈晖远走海外的背影,其兴衰轨迹俨然复刻了贾跃亭式的悲剧。
![]()
威马刚开始建立的时候,所有人都看中了创始人沈辉的才能,当时的沈辉从一名普通工程师一路成长中国沃尔沃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
当时的众多企业都以为威马能是个成功的好项目,所以当沈辉开始融资的时候,所有人都争先恐后的融资超过410亿。
![]()
而这些投钱的人,根本没怎么盯着威马的技术方案,反而都看中沈晖的优秀履历。
可就是这种光盯着个人光环、不看实际的做法,早早就给威马后来垮掉埋下了坑。
![]()
而拿到了启动资金的沈晖开始飘了,直接带着威马走上了“毁灭”。
他首先投资67亿在温州打造工厂,并放出要年产10万台的豪言壮语,第二年他投资50亿,规划年产能15万台,两工厂总投资超过120亿,占威马全部融资(410亿)近30%,远超行业水平。
![]()
这一战略在初期赢得了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可,威马成立仅半年就获得了10亿美元的A轮融资,创造了当时造车新势力融资的纪录。
但是好景不长,2020年疫情打乱了威马的节奏,受原材料涨价影响,威马汽车的销量直线下降,随之而来的是公司资金链承压。
2021年财报披露后,高达82亿元的亏损额,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不小的压力。
![]()
更致命的是,在这期间沈晖带领威马三次冲击上市均告失败,此时威马背后的资本开始选择撤资,沈辉一度站在了事业的悬崖边。
然而随之而来的一则消息,更是让威马汽车坠入深渊。
有人曝出威马涉嫌侵权吉利,而在后续的调查中发现确实存在该行为,当时吉利起诉侵犯商业秘密,要求赔付6.4亿元,要知道这可是威马的核心,却不曾想他抄袭,没多久威马败诉。
![]()
而此次事件也让威马重创,也影响了市场,要知道当初威马销量达1.68万辆,品牌价值一度飙升至410亿元。
此事件之后威马仅仅卖出4.4万辆EX5,而后续有员工爆料卖出的车中实则是员工刷单,真实销量惨不忍睹,并且供应商账期从3个月延至18个月,资金链濒临断裂。
![]()
而买回威马的车主们很快发现,仪表盘无故闪烁、方向盘抖动成了常态,而资金链断裂后,4S店断了备件,官方APP直接宕机,连远程开车门都成奢望。
而公司的成本结构更触目惊心,每卖一辆车平均亏损6万元,2019至2021年累计亏损超174亿元,陷入“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死亡循环。
![]()
而沈晖似乎早就想到自己要“完蛋”,他开始计划着手跑路。
2021年公司巨亏82亿元时,他通过股权质押提前套现,将家人移民美国,在上海、纽约购置豪宅。
2023年10月,威马申请破产重整,债务高达450亿元,资产仅剩不到40亿
![]()
而沈晖以参加慕尼黑车展为由悄然离境,从此失联,留下侯海靖等高管面临刑事调查,投资人与车主的损失无处追索。
对比贾跃亭至少还在"画饼",让投资者和用户对未来还有一丝期待;而沈晖则是"完美甩锅",拿走近13亿薪酬后消失得无影无踪,留下450亿债务和40万欲哭无泪的车主。
一个是"骗子",一个是"老赖",造车新势力的崩塌,让多少家庭的"智能出行梦"碎成了"电子墓碑"。
![]()
如今,威马虽获宝能系背景企业10亿元注资重启,但负债的窟窿、耗尽的品牌信任、停滞的研发进度,让重生希望渺茫。
这场悲剧与贾跃亭的FF闹剧形成诡异呼应:同样依赖个人光环融资,同样沉迷重资产扩张,同样在危机时转移资产,最终都留下烂摊子。
![]()
FF成立11年仅交付不足20辆车,2024年亏损超3.5亿美元,贾跃亭虽承诺2026年前还清20亿美元债务,却仍通过股权激励为自己牟利,“下周回国”早已沦为笑柄。
威马的崩塌绝非个例,而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狂热期的必然。
![]()
当资本放弃对商业本质的审视,转而追逐创始人光环,当企业把融资当目标,而非发展手段;当管理者将公司视为套现工具,而非创造价值的平台,再光鲜的巨头也终将沦为泡沫。
沈晖们或许从未承认自己是贾跃亭的信徒,但他们用真金白银的教训证明:脱离现实的扩张、漠视责任的逃离,终究会走向同样的结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